关于瓦屑坝的一二三
著名的瓦西坝移民
瓦西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 是明初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将瓦西坝当地民众和被安排移民的其他民众聚集到瓦西坝筷子巷,,然后上船穿过鄱阳湖经长江驶向各地。瓦西坝对移民们来说、就是对故乡陆地的最后记忆。移民后代们随着年代的久远,逐漸淡忘了具体祖居地,都将记忆定格于"瓦西坝″,瓦西坝就是原居地,就是自己的根,,就是思乡情结的最后归宿。
瓦西坝移民迁徙的原因
一是元朝末年不堪忍受元人的虐待而背井离乡。
二是明初的强制移民。这种情况的移民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明初,朝廷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实行了全国范围的大移民。
三是明末李自成农民军"三洗河南" , 杀的豫南地区几乎百里无鸡鸣。康熙年间,朝廷再次在江西瓦西坝聚集移民,迁徙至商城、固始、金寨、光山等地,插草为标,圈地为家,繁衍至今。
瓦西坝留下的影响
背手走路。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们将他们反绑后用长绳串连,这一绑居然绑出了习惯,后来移民后代无事时都喜欢倒背着双手交与后背。
解手(即现在的上厕所,这个说法在湖北从古麻城过籍而来的移民后裔中一直存在)。解小手,即小便,解开一只手让人方便。解大手,即大便,需要双手都解开的。
厝柩(坵棺)习俗。移民北迁以后,期待着有机会再迁回江西,人死后不埋入土中,只停柩于地面, 年复一年,无回迁希望后,再埋入土中,但浅埋委棺 ,仍抱着回迁的幻想,这也是商城、安庆等地独特的埋葬"两步法” (坵棺)的源头。
那么现在还是有瓦西坝这个地名吗? 回答:江西瓦西坝应该是瓦屑坝,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村(原名瓦屑岭村)。根据智银本家提供瓦西坝原名叫瓦雀坝这一信息,江西瓦西坝应属于古江西的饶州府鄱阳县。资料显示元代江西饶州路约相当于今日之波阳 、余干、万年、乐平、德兴、景德镇、浮梁等市县, 属江浙行省。鄱阳县就是现在的波阳县,那里有一个叫瓦燮土令的地方,那就是瓦屑坝。
江南第一移民圣地
明初大移民声势浩大,地域广阔。北方主要是从山西移民到河北、山东、北京等地,从洪武到永乐十五年的近五十年中,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达数十万人。南方主要定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从江西移民到江淮地区。在洪武年间的三十年中,江西移民人数达二百余万人。
为什么要大量移民到江淮地区?元末南方红巾军起义地区主要在江淮地区,刘福通、邹普胜、郭子兴、徐寿辉、明玉珍、陈友谅及朱元璋都各自起兵于自己的家乡。江淮地区一带的群雄并起,使战火燃遍于湖广地区。十几年间,农民军与元军、农民军之间互相搏杀,从而使该地区同中原地区一样,土地多荒芜,千里无人烟,明政府不得不首先往江淮地区移民。洪武年间的三十年间,江西移民到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苏者竟达210余万人。在这210余万人中,有近100万人是饶州人。从江西迁出的极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瓦屑坝迁出的,瓦屑坝成为江南第一移民聚散地。
瓦屑坝是明初大移民的聚散地,瓦屑坝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大移民。历史选择了瓦屑坝记住历史,记住瓦屑坝。
瓦屑坝铭记了大移民的历史,人们不禁要问,历史为何选择这么一个鄱阳湖畔的僻静的小村,作为移民聚散地?笔者认为,选择瓦屑坝为移民聚散地原因有三:其一,饶州是江南富饶之地,这里人口稠密、生产先进、农业发达,多位史学家说到瓦屑坝成为移民聚散地时,都认为这里因免于战乱而人口稠密。元末明初时,长江以北战火纷飞,各地出现土地荒芜和骸成丘、居民稀少时,而饶州"因为当地人吴宏、于光组织民众保土安民,所以人口没有大的损失,"从而使饶州各县成为宽乡。其二,鄱阳是当年饶州府府治地 。移民是朱元璋的重大决策,移民是政府行为,必须由官府办理。鄱阳是饶州府政治中心,政府的行政命令,必须通过府再到县,抓住了府,县自然办事。如果各县自行办理移民,不便于组织管理。当年饶州府管辖鄱阳、余干、万年、浮梁等七县属江浙行省,选择府之治所鄱阳为移民聚散地,是理所当然的事。再从鄱阳地理位置看,鄱阳面濒鄱阳湖,北望长江,南接乐安、信河诸水,沿水路上下可与余干、乐平、鹰潭、南昌及湖北、安徽州甚相通。古鄱阳是饶州的水运枢纽,周边县的移民均能乘船直至府治地鄱阳集中 。移民在瓦屑坝上船后,即可通过四通八达的水路送出鄱阳湖,经长江到达湖北、安徽、湖南诸州县。其......加强管理及办证迁移。移民们从瓦屑坝乘船,过鄱 阳湖到达湖口,然后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各府县, 逆长江而上,可到达湖北各府县,瓦屑坝凭着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江南移民聚散地是可以理解的。
瓦屑坝--移民的血脉源头
家乘谱牒,是家族历史的反映。族谱是后人记载姓氏系中人物的谱牒,撰修者根据其祖辈传说,写清其姓氏祖先与后人的来龙去脉,标明该姓氏祖先的始迁地,既所谓"根"。在皖、鄂、苏、湘移民家中,保留着较多"饶州瓦屑坝"、"鄱阳瓦屑坝"的印痕。
安徽宿松县《宿松县志》载:该县256个氏族,其中182个族氏是明中朝以前迁入的,这182族中,迁自江西饶州的有82族,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的有38族。
安徽安庆市图书馆藏谱36种,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家族有18族,占移民50%。在洪武二十四年,安庆府人口有42万,大约有28万多江西移民。其中的20万来自饶州移民。二三年间,瓦屑坝至少迁出了三十万饶州人。
安徽桐城有族谱63种,其中20%家族的始祖来自江西鄱阳瓦屑坝。
湖北东北区136种族谱统计,迁自外省的计125族 ,其中来自江西的有110族。湖北东南区69种家谱中 ,外省迁入者63族,其中江西籍49族。
仔细查阅安徽、湖北、湖南一些地方移民的姓氏宗谱 ,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移民家谱中,都赫然写有"先世居鄱阳瓦屑坝"字样,标明其始迁袓是明初从鄱阳瓦屑坝迁来的。
安徽怀宁县陈熙寒编纂的《逸田斋陈氏宗谱》载:" 贵一公于元末徒于皖怀宁大丰软化乡,尊为怀宁派一世袓。"瓦屑坝即江西饶州鄱阳县瓦屑坝,今安庆各县诸多族氏先祖均来于此地"。安徽合肥《郑氏宗谱》文字号卷一载:"我郑氏始祖 公,李唐以后居江西饶州府鄱阳瓦屑坝,历代三十余世,传至堂金公于明初洪武迁合肥邑北乡,卜居于斗自镇"。
桐城《璩氏宗谱》载:"德先公讳魁,配吴氏生三子,居鄱阳瓦屑坝,洪武六年迁安庆府桐城之西乡。
李鸿章家族谱《合肥李氐宗谱》载:"吾族李氐本出自许家,许姓明代由江西瓦屑坝迁往合肥。"(许姓过继李姓而改姓李)
《丁氏宗谱》载:"粵嵇我丁氏之先,隶籍鄱阳县系江西饶州府属焉。"自文纪公于明初由江西饶州鄱阳县迁肥,卜居西北乡。
《贾氏宗谱》(棠字号卷一)载:"我金氐一脉,古籍江西瓦屑坝地方,继因前元扰乱,迁移水南乡。”
巢湖金牛乡上圩村《郭氏宗谱》载:"明初由江西瓦屑坝迁至肥西郭家山洼。”
一水之流而万脉,一木之茂而千条。当年从瓦屑坝出发的百万移民背井离乡,告别故土奔走他乡创造新天地,时至今日,移民后裔绵延繁盛,遍及安徽、湖北大地,移民后裔续修家谱、认祖归宗者有之、迢迢远归,虔诚拜竭者有之,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恋乡之情 ,动人心魂、感人肺腑。今年清明节期间,安徽池州 一对李姓夫妇,历经周折,寻根瓦屑坝。李家夫妇俩冒雨祭拜先祖,他们面对一棵大樟树遗址长跪不起,手捧瓦屑片,饱含热泪,激动地说:"家,到家了。”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瓦屑坝已成为成为瓦屑坝移民 后裔的根和家的象征,成为明初移民们血脉的源头。
【萬直秉——安徽霍山】:瓦西坝,瓦家坝,瓦屑坝,都指同一地方。各地家谱写的字不同正常。 瓦砾坝之称呼也没问题。在安徽多处砾就是屑的意思。
编者注:以上源自《中华萬氏文化研究群》【萬直秉——安徽霍山】发言,不知原作者。略有编加。在此对直秉宗亲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