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氏起源  >> 《万氏史话》(连载之五)
15日

《万氏史话》(连载之五)

编辑:孝感万氏 时间:2024年07月15日 围观者: 190 人

         《万氏史话》(连载之五)

                                                 万 幼 斌

       编者注:根据《万氏族歌》歌词讲起的《万氏史话》2019年连载因故未完结,现根据2017年《中华萬氏文化研究联合发展总会文件汇编》中幼斌宗亲《万氏历史渊源介绍》相关部分分两次续完,与正版有出入,请见谅。

                                 微信图片_20191026100524

                                 微信图片_20191026100531

      歌词上段:

                                      盘古开天,诸姓百强。有我万氏,源远流长。

                                      黄帝后裔,薪传文王。远祖公高,泽被八荒。

                                      始祖毕万,圣德皇皇。亚圣贤徒,赫赫万章。

                                      云台宿将,万修名扬。扶风郡望,摇篮发祥。

                                      槐里堂号,万世流芳。文贤武勇,灿若星光。

                                      根深叶茂,世代兴旺。先祖厚德,山高水长。

 

全面连载到“远祖公高,泽被八荒” ,下面继续:

                                                始祖毕万,圣德皇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万姓的受姓始祖,史说有二个。一个是芮伯万,一个是毕万。按年代来讲,芮伯万要早于毕万,但就现在我们所见的万氏家谱记载来看,几乎所有的都称之为毕万的后裔,只有极个别的说是芮伯万的后裔,还有极个别的笼统称为“芮伯万、毕万的后裔”,例如,江西《秋溪祠堂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查看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找出个所以然。

       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历史记载芮伯万“因宠姬过多,被母驱逐”,名声不大好听,后人羞于以他为始祖。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而已,不能作为依据。当时,因为一起联修的五个省各宗支老谱都是追溯毕万为受姓始祖,所以歌词就只写了始祖毕万,没有写芮伯万。这里特别给各位宗亲作一解释。

      据有关历史资料,我们万姓的来源有多种,我把它概括成“24411”。

      所谓“2”,即源于两位受姓始祖

      一位是毕万。前面讲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建有毕国。春秋时,毕公高后裔毕万(有的族谱定为毕公高第16世孙,有的定为第15世孙,有的定为第9世孙)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霍、耿、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了另一个姬姓魏国。据《史记. 魏世家》记载,传至12世孙魏斯(有的谱为7世,有的谱为9世),于公元前403年自立为诸侯,称魏文侯。公元前369年魏惠王与韩、赵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传8世到魏王假(有的文章说“再传三世至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有一支魏人以先祖毕万的字为氏。以此计算,姬姓万氏的历史至少有2200余年。

       这里需要与大家探讨的是,有的文章讲,我们万姓受姓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是从毕万受封魏国时就开始算起的。所以,有的家谱就记载,从毕万开始第二世就改为万姓,生子二:溢公、洪公;有的是从毕万传至十三世魏假的儿子万铭改为了万姓;有的说毕万传至十四世魏罃(音“英”)之后改为万姓。

       其实,这些说法到底是否真实,值得认真研究。关于魏国这段历史,我认真阅读了《史记. 魏世家》,据此列出世系是:毕万—武子—悼子—绛—嬴—献子—侈(侈之子不详)—侈之孙桓子(桓子之子不详)—桓子之孙文侯—子击武侯—子䓨惠王—襄王—哀王—昭王—安釐王—增(景涽王)—王假。且自子䓨后称之为王。从这个世系可见,从毕万至魏王假共有17世,如果把侈之子和桓子之子计入其中,共有19世。我看到我们万氏一处宗谱,他们所列出的魏国世系是这样的:毕万—萬億—芒季—武子犨—魏颗—庄子舒—献子代—襄子—桓子驹—侈—文侯斯—武侯撃(击的繁体)—梁惠王罃—襄王赫—哀王—昭王速—釐王安—景王增—王假。这个世系与《史记》一致之处有两点:其一,所列共有19世;其二,从文侯后的世系与《史记》所载一致;不同之处有三:其一,文侯之前的世系与《史记》所载不一;其二,在毕万与武子之间加了两代:萬億和芒季;其三,从萬億开始就“因以父字为姓,乃万姓受姓之始也”。我们万氏许多宗谱所载世系彼此不尽一致,与《史记》所载亦不一致的。我在这里列出来的目的是仅供宗亲们研究时参考。

       另一位是芮伯万。在周武王时代,有一位大臣名叫芮伯,灭商时有功,据史籍《通志. 氏族略》记载,周成王姬诵敕封其于芮地,建有芮国,史称芮伯,为西周初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县的朝邑城东南,亦处于今山西芮城西。芮伯在周成王时为司徒(周官名,管理土地和征发徒役),是西周重臣,世袭周朝卿士。至春秋周桓王(在位23年,公元前719--696)时,芮国国君传到了芮伯万。据《左传. 桓公三年》记载:“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这说的是芮伯万的宠姬太多,闹的内宫不安,母亲芮姜很厌恶,一怒之下将其驱逐到魏城(今山西芮城)。据《史记. 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即公元前640年)灭了芮国(而《路史》记录秦穆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灭了芮国)。亡国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其子孙以其名为氏。

       如果以此概算,我们万姓受姓历史就有2650年。根据史说的这两位受姓始祖的有关资料分析,芮伯万与毕万所处的年代相距只有几十年。芮伯万被母逐于魏是桓公三年(即公元前707年);毕万受封于魏是周惠王十六年(即公元前661年)。一逐一封相距46年,由此推算,他们的出生年月也不会相差太大。有的宗谱记载,毕万出生于公元前682年(也有的谱载,说他出生于周庄王八年 ,即公元前689年,殁于周定王四年,即公元前603年),就此推算,毕万受封时年龄为21岁,芮伯万被逐25年后毕万才出生。

       根据上述分析,如果按年代来讲,芮伯万早于毕万近50年,排序应将芮伯万放在毕万的前面;但是,依据我族所见的宗谱序言来讲,几乎所有的都公认毕万为受姓始祖,只有极个别自认为是芮伯万的后裔。为了顾及绝大多数宗亲的感情,所以这次介绍我族历史渊源和大会会标就把毕万排在了芮伯万的前面。如果有哪位宗亲家谱追溯芮伯万为受姓始祖,希望你们及时提供谱料,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我历来认为,不论毕万还是芮伯万,他们都是史说的我们万氏受姓始祖,我们理应一样的尊重,一样的缅怀,一样的祭祀。

       所谓“4”,即源于4个外姓

       一是源于任姓,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先贤万子世系谱》记载:氏族万章,源于任姓,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通志. 氏族略》中记载:“万氏,孟子门人万章”。万章,任姓,全名叫任万,字子章,被后世称作万章、万子章,公元前305年左右,战国时期薛人,是孟子的重要门徒,也是儒学名著《孟子》的主要编纂者。韩非子曾说:“孟轲之书,非轲自著,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孟子的伟大思想、言行,能够传播并存至今,万章的功劳是巨大的。在万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亦称万氏正宗。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万氏几乎所有的宗谱都追溯到了万章,还有许多直接以万子为始祖或一世祖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万氏的源流就像孔孟曾颜一样,一个亚圣万章,一根世系脉络就一线贯穿到底了。这又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大家去思考。

       二是源自嬴姓。“嬴”姓是一个古老的姓,始于尧、舜时期。秦始皇就属嬴姓,名嬴政。万,春秋时嬴姓莒(音居)国有个邑名叫“万”,故城在山东莒县,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31年被楚国吞并,其子孙以“万”的邑名为氏。

       三是源于芈姓。芈姓是我国非常古老的姓氏,是周王朝楚国贵族的祖姓。如前所述,春秋时嬴姓莒(音居)国有个邑名叫“万”,故城在山东莒县,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31年被楚国吞并,楚国的大夫享用这个封邑的租赋(古人称之为“食采”)。其后代有许多就以这个“万”的邑名为氏。

       四是源于姓赵。这出自宋朝时期南仲丞相慕客赵方,属于冒姓为氏。史籍《齐东野语》中记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说的是南宋理宗时期,有一著名的参议大臣方岳,授为南仲丞相。在他的门客幕僚中,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幕僚叫赵方,号称赵父。因自己的名字“方”与主公方岳的姓氏冲忌,因此去掉一点改为万字,称赵万。后来,赵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的,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这里也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尚未发现我们万氏宗谱中有哪一支自认为是从这四个姓氏中改过来的!

       再一个所谓的“4”,即源于4个外族

       一是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 氏族略. 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土默特氏,以部为氏。土默特氏族最初是东胡民族的一支即鲜卑族,唐朝时期称其为木马突厥,到了元朝时期已经归附于蒙古族,曾隶属于喀尔喀蒙古,讲的是蒙古语,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皆与蒙古族相同。土默特氏族在明朝时期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mot  Hala,所冠汉姓皆为万氏、金氏等。

       二是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万氏,源出“宛葛思”谐音。万氏在回族中为数不多。历史上,仅知其清末有著名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万景和,人们尊称他为“万巴巴”(先师),由于他抄写的伊斯兰教典籍《古兰经》,书体精美之极,被教徒们视为经书典范,后者争相仿效。在万景和的后裔子孙中,皆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三是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 氏族略. 满洲八旗姓》记载:1. 满族图们氏,亦称图莫图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部,金国时期为女真驼满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umen  Hala, 汉义“万”,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万氏、图氏、门氏、莫氏等。2. 满族瓦色氏,满语Wase  Hala, 汉义“瓦”,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后多冠汉姓为万氏、瓦氏等。3. 满族万旒(音刘)哈氏,满语Wanlioha  Hala,世居清河(今辽宁本溪清河流域),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由包衣入正黄旗,后即冠汉姓为万氏。

       四是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 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鲜卑拓跋部有复姓叶万氏、万纽于氏、万俟氏等部落,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在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万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这里也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尚未发现我们万氏宗谱中有哪一支自认为是从这四个外族汉化改姓而来的!

       所谓的“1”,即源于1个地名

       传说,在古代有个叫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再一个所谓的“1”,即源于一个官名

       即以官职称号为氏,出自商朝商王汤的属下万舞。万舞,就是万人之舞的总名,为商王朝初期的盛大活动总指挥一类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大型晚会总导演或总指挥。据史书记载,商汤因“以万人而得天下”,一举击败夏桀,建商王朝,其后就有人以“干舞”为其国人军队的代称,组成歌舞予以典庆,即称万舞。在史籍《大戴礼. 夏小正》中记载:“万也者,干戚舞也”。在典籍《韵会》中也记载:“汤武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舞”。在万舞、干舞的后裔子孙中,以此为姓氏者即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这远早于姬姓万氏。同样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尚未发现我们万氏宗谱中有哪一支自认为是从“万纽于山”和“万舞”中改姓或受姓而来的!

      此外还有改姓随姓。比如,安徽宿松有个万刘氏。据其家谱记载,始祖万嵩,约生于元至顺1320年前后,祖籍浙江温州永嘉县。元顺帝时为奉直大夫,官拜山东盐库提督(五品)。至正年间,安徽安庆之东被朱元璋、张士诚所占,江西九江之西被徐寿辉、陈友谅所占,只有安庆至九江一带尚属元朝统治。万嵩由山东携家眷至宿松黄湖之畔富池处为官,于元至正二十五年,遁迹山林,为保全九族之福祉,改万为刘姓。万刘氏正式由此开始传承,历经数百年,曾五次修谱一直沿用万氏宗谱,以刘入籍。至1903年六修宗谱,用刘万重书为复姓,至今宗祠、祖墓仍称万刘,即生以变姓刘入籍,死而返本姓万,以不忘万姓之本。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