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祠堂,往往建在风水宝地上,背后必需要有“靠山”,以山冈作为屏障,四周往往有几棵、十几棵参天古树簇拥,祠堂周围都是同姓人家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
走进祠堂,仿佛感觉到先人说过的家常话和他们熟悉的脚步声,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的心跳呼吸之声,都散布在祠堂的每个角落里,这一切充满了家的味道。抬起头,一股股草木的清香随风入窗,顿时萦绕着我,包裹着我,浸润着我。祠堂的院门上往往都赫然刻着: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在这里,品质和德行是最当紧的,比什么都重要。我想,这需要一种传承,更期待一种希望。一直以来,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我们必须谨遵的家训和深刻领会的要义。
走在祠堂中,我常常迷恋于一种生活的气息。孩童时代最初的朦胧记忆在祠堂里显现:在偌大的祠堂里跳田、玩耍、捉迷藏,在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高兴地蹦蹦跳跳,在焚烧香烛的袅袅烟雾中想入非非却装作和大人们一般正襟危坐,看祖宗的牌位时一排排看过去仿佛看到祖先们依长幼次序端坐在神龛上……
当然,最有味的时候,是我们一个个“细把戏”爬上祠堂高高的戏台,半睁半闭之间,耳边锣鼓喧天,眼前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台,说唱念做打各显神通,尤其看到“黑脸包公铡了驸马”时,过瘾得很。
走在祠堂中,我还迷恋于一种木头的香味,这是祠堂里上了年纪的木头发出的清香。在老祠堂厚厚的木门上,黑褐色的木墙上,在檐头横梁上,在楼栏廊柱之上,在花格漏窗之间,总缠绕着一种木香,如水流般漫溢,缓缓流淌,久久地在祠堂上空盘桓不散,挥之不去。这种木香,是一种清香,悠长绵延而又含蓄、内敛、深沉,仿佛与生俱来,如母亲的棉布,舒缓,温暖,软和,亲切,是亲人和乡邻的气息,是平淡生活的味道。
进得祠堂,有大门门屋、享堂、拜殿、戏台、寝殿,有些寝殿后面往往还有藏书楼。我记得最初在那里搜寻到几本虫蛀发黄的线装书,如获至宝。那淡淡的书香味,让我受益终生。
祠堂里浓郁的香火味,常年经久不散。一年四季,春祠夏禴,秋尝冬烝,四时八节,祭祀不断。“祭,如在”,大伙总是认为祖先就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家世的兴旺,子孙的繁衍。祠堂祭祖,已然成为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精神认同的家族功课和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
及我长大一点后,祠堂里一个个斗大的字更让我着迷,引人探秘。比如:敦、笃、雍、崇、务、孝、伦、淳、睦、思、德、忠、本、善、义等。起初,一个个字问大人、翻字典,似懂非懂,如“敦”是“厚道,勉力而为”的意思,“笃”的意思是“深厚、诚恳、忠实”。后来,终于有了几分真正的明白:仁义道德,忠孝廉节,都是教导子子孙孙时时不要忘记做人的根本,事事都要用“德”规范自己的言行。
宗祠一度曾被简单地定为反动“族权”的象征,许多祠堂纷纷被拆掉。但后来修了拆,拆了修,又被重新立了起来,一番修缮翻新,重放异彩,再显光辉。我曾见到,每一座祠堂背后都有一批虔诚执着守望的老人,每一条通往祠堂的路上都有无数双注视的眼睛。很多祠堂里,“族规”“家训”又堂堂正正地上了墙,多有劝诫,为后人遵循。祠堂又恢复了以前的众多功能:聚会、议事、倡学、教化等等,特别是现在,发扬光大,还有了文化活动室、书画展览、文艺展演、史志乡贤英才陈列等新功能。
太平时期,建祠修谱,供人景仰,当然是很隆重的事情。清白传家,自是历代族人的愿景。祖宗都想让后人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一直以来,犯事违法的人,是不准进入祠堂的,也是上不了族谱的。当然,这是天大的事,一个人入了“谱”,心里才会踏实。
现在,家乡正在大加宣传弘扬宗祠文化,我很以为然。在巍巍千年雪峰山下,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祠堂飞檐翘角,气宇轩昂,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美轮美奂,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令人神往。
祠堂,我们的祠堂,我们的老祠堂。
祠堂在,祭如在。祭如在,倍思亲。祭如在,一切在。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
饮河
祠堂 、祖坟(土葬) ,这些都不该废除 ,我们不是从空中降生的,我们不仅要对时代负责,也应对后人负责, 还应对逝去的先辈负责,我们应该是继承人,有守护的职责。 周口进行的平坟运动,把老百姓的祖先都赶走了。根据传统信念,西方人有上帝保佑,阿拉伯人有真主保佑,印度人有湿婆大神保佑,东南亚人有佛祖保佑,中国人本来是有祖先保佑的,现在把祖先都驱逐了,谁来保佑中国人? 中国各级领导人选民登记都在工作地,所以中央领导一律是在北京登记。美国人在籍贯地或出生地, 克林顿在小石城,布什父子在德克萨斯,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有根的。 珍重祖先,尊重家乡,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中国人必须有根。 来自湖北大学一老师
-
饮河
西方的宗教既有礼拜,又有阐释,可以从身心两方面让人受教。中国儒教在民间通俗易懂,社会道德传承那得重在亲身参与,一旦铲除了祠堂,没有了身心凝聚的特定情境,那就只能随各自想象了。
-
饮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的生活世界里如果没有了亲身践行的"仪式",仅仅靠阐释或说教,那将是人云亦云、不接地气。当人的行为结构完全蜕变为无根的言说,那能有稳定的心灵秩序和社会秩序可谈呢。——北方民大一老师
-
空谷幽兰
文章说得太对太对太对了!!! 这是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的,自然而然的,永远牢固的!
-
甯元乖
据我的田野所知,凡是当年参与拆祠堂庙宇,烧菩萨神像的积极分子都得无善终,并殃及子孙[难过]不信你可回村打听一下,因果兑现的实例摧毁着你曾经迷信的无神论唯物观。
-
小妮 平安健康是福
衣氏祠堂—全国唯一的一座幸存300多年的衣氏祠堂,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回龙夼存,是栖霞市文物保护。我是女生,尊重传统文化,虽然不能祭拜祖先,但我能深深的体会到小编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祝福全国各姓氏都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75
作者回复
在古代,女子都是要参与祭祀的——吕大临在《横渠先生行状》记载:“其家童子必使洒扫应对,给侍长者。女子之未嫁者,必使亲祭祀,纳酒浆,皆所以养孙弟,就成德。尝曰:‘事亲奉祭,岂可使人为之!’”
-
御林郎
祠堂,是族人后裔祭奠、缅怀先贤的地方,是一个家族的纪念馆。中国历史由国家正史,、地方志、百姓家谱构成,三者之间相互补充、佐证。家族有家风,民族才会有传统;民族有传统,国家才会有国魂。毁祖坟,拆祠堂实为欺师灭祖之举,人神共弃!
73
作者回复
中国历史由国家正史、地方志、百姓家谱构成,三者之间相互补充、佐证——说得好!当然,中国历史远不止这三种:)
-
宁树兴
-
中心
-
陌上烟火
祠堂,我心目中的印象庄严而亲切,总是熠熠生辉,即使实际上的祠堂可能已年久失修、或者只剩下断墙残垣,或者已成遗址,但都不失其气度,总能让人感慨一番,几番思量,仿佛带有灵性一般,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亲人。先人之灵得以安身,后辈小生能缅怀、能瞻仰,后而奋进,在光宗耀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百年以后得一席地,供后人缅怀、瞻仰。周而复始、一辈一辈、生生不息,祠堂若在,家族必兴!
63
作者回复
周而复始、一辈一辈、生生不息,祠堂若在,家族必兴!——说得好!
-
顽童
此文内涵丰富,道出了国人的心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名真言顺!
-
御林郎
妙笔文章,情理相融。给人一种全新的认知,传递一种思乡怀古的情怀!真好
-
流光
父母宗族,国人根系所在!父辈人总是敬重传统恪守仪式,年少懵懂不以为然,待到成年也无形中愈发尊重这种传承!这也许就是血脉相传的基因,尊祖敬老,安定灵魂!
-
闲石斋
人有恒产,才有恒心。祠堂,就是人最本真的恒产。有祠堂,人才有敬畏心,才有恒久之心。无祠堂,人会逆天,目光短浅。 心灵无处依存,必然造成道德虚无、道德崩溃。那真不是中国人,不是礼仪之邦了,是蛮夷了,是野蛮人了。 西方文明既有残酷竞争、野蛮掠夺,也有道德约束,宗教皈依与救赎。 中国人不能有西方人与生俱来的宗教皈依与救赎,所以,一旦打破中国人的固有道德规范,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残酷竞争、野蛮掠夺,则会造成比西方文明更加严重的恶果。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神人以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实质是用公天下的圣贤之道,来救赎私天下的竞争破坏。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就是祠堂。 祠堂,栖息我们的灵魂,约束我们的任性,宁静我们的浮躁,安放我们的良知。
-
魏飞
愿每一个回得去的故乡都有一座祠堂,祠堂里有无数双思念的眼睛望远方。
-
曲阳竹子
赞作者回复这条 红楼梦里就有贾母带领一干女眷祭祀宗祠,那是大场面……// @作者回复:“在古代,女子都是要参与祭祀的——吕大临在《横渠先生行状》记载:“其家童子必使洒扫应对,给侍长者。女子之未嫁者,必使亲祭祀,纳酒浆,皆所以养孙弟,就成德。尝曰:‘事亲奉祭,岂可使人为之!’ ”
-
Reio
共产主义也信灵魂?!!另外,我们这里没有祠堂,不兴这个
-
趙建峰
祠堂是炎黄之孙传承经典和接触信仰的地方,近代社会的许多诟病就因为缺失了这一块而导致的,老师的文章很好,正好需要,必须分析传播
-
安安
世世代代的荣辱与共不能忘,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不能丢,纪念先人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世人。我一直坚持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尽自己微弱的力量,从自身出发,传给我的儿子,再以后,我的孙子孙女。
37
作者回复
纪念先人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世人——不能更赞同!我们都是有所从来的,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一直坚持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尽自己微弱的力量,从自身出发,传给我的儿子,再以后,我的孙子孙女。——向您致敬,也很想知道您怎么做的,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学习吧:)
-
山月
现在南方修祠堂(或祖堂)现家蛮多,这也许值得欣慰的。我作为一名古建工作者,和同伴们设计与修缮祠堂(或祖堂),每完成一个工程,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33
作者回复
嗯,曾经破坏,如今修复,也是一个轮回——向您致敬!
-
贾贤赟(常信)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
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家族得以传承的香火。
-
吳明璋,卾,川吳家門傳公廿世
一篇回忆录,道出了国人的心声,写得好,身临其境,拜祖,祭祀,国人人身之大事,清明不祭祖,如同养猪狗,百事孝为先。
-
學謙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找到一个認祖歸宗,誠敬祭祖的祠堂,这需要國家推出相应政策。
33
作者回复
嗯,国家政策很重要,慢慢来,民间有力量做起来了,国家会顺应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领导都懂的
-
安格Angus
曾何几时,祠堂在砸烂之列。现在时代不同了,虽然祠堂可以有,却难以恢复以前的荣光。建议提倡跨族群的公共空间,例如街村社区会堂,鼓励互助交流,建立弘扬公义的公民社会。
22
作者回复
建议提倡跨族群的公共空间,例如街村社区会堂,鼓励互助交流,建立弘扬公义的公民社会。——建议很好啊,但是宗族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混合的可能就达不到效果了,这也是个麻烦!
-
赵勇
衢州寻祖有感 柯城幽巷寻祖祠, 高斋何日隐闹市? 神道碑文彰高节, 爱直碑前语迟迟。 琴鹤高风今尤在, 清献精神传万世。 吾祖在天应有道, 御史威名换新词。
23
作者回复
琴鹤高风今尤在!——向您学习,我们都应当找到自己的本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不忘初心。
-
子慎
华夏人敬天法祖,是向祖先祈福保佑自身和子孙后代,不是求外来乞灵文化蛮夷鬼神教捏造的并不能证明的人格化的“神”!
-
韦兆松
祠堂,是各姓氏的凝聚中心,朝拜圣坛,是告慰先祖,振兴姓氏,鼓舞后人的地方。同時,词堂还是 先人牌位,灵魂的集放平台,后人传承文化,行善, 扶贫,爱国,爱家,实现中国梦的平台! 广东乐从路洲一名70岁的老伯结婚,在词堂的大门 口贴上对联: 生锈铁笔重见水 发毛蚝鼓又翻生 对联一出,又引来了一文豪的相应对联: 锈钝粗笔重点墨 杂毛皮鼓又擂响
-
中华红
-
翀
-
涧山一剑
请问这篇文章发表在哪一天的《人民日报》?我要把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复印多份存放到我们家族的祠堂里。
14
作者回复
您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或者,网上搜索下题目
-
明智
祠堂文化是我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图腾,它承载着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记忆,历久弥新,在新的时代承担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精心呵护这种文化,不能再破坏了。
-
车前子
-
天道酬勤
全世界郑氏宗亲,你们好,深知天下郑氏一家亲、血浓于水......打扰各位宗亲用几分钟看下,谢谢。 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鱼坝新平桃树湾村郑氏,现有人口一千多,始祖 郑公 有纪 大约300多年前由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迁入,原配夫人 扬氏 ,侧福晋 黄氏 。历史原因,郑公有纪 有一个后代曾给惠州人养(侧福晋黄氏之后代),但是 是孙或者曾孙......就没有记录。本村老人家一直传下来,100多年前惠州曾组织全村郑氏来过清远市清新区桃树湾认祖归宗、 祭拜祖宗......,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惠州郑氏错将郑公有纪原配扬氏夫人误以为黄氏夫人金骨迁往惠州。我们一直以来都寻找惠州兄弟联络,苦于没详细之细节!!!!现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鱼坝区新平桃树湾村郑氏一族、特别是年青人盼:世界郑氏兄弟那个有惠州的联络方式,请告之,惠州的兄弟见信息请联系我们,让我们分隔百多年后再聚、再一齐祭拜祖宗、因为血浓于水。跪拜各郑氏联络人转发至世界郑氏Q群、微群...谢谢。联系电:村长 郑继开 13413480648 或本人郑洲13535437330 。(多谢 郑之行 岭南郑文化交流会 让我们寻找到阳山郑氏兄弟。
-
战国策
-
atiya
谢谢!作者。这是我期待很久的好文章!人人该存有光宗耀祖的良好愿望,才能对宗祠以及社会有所贡献。祠堂是最终见证每位族人一生荣辱的殿堂!
-
陈再红
祠堂是中国人灵魂的栖息地,是纪念馆!是纪念我们祖宗的宗族历史的活动场所,是中国人根的所在。
-
空中明月
-
吴时进仁者见仁
-
田园知常翁..zhang
尊祖宗,尚伦理,重感情,讲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调。 明世次,序长幼,别昭穆,序长不序爵是教育子孙后代的底色。 祠堂,家庙是原始谆朴教育后昆尊家规,守家风,重家教的基地。纵观历代先贤圣达,皆因幼承庭訓,熏陶,濡润,而奋发有为。时代需要孝亲,感恩情怀。而祠堂族贤则是培养,感召族人的良师,故正视家教的社会功能,祠堂是国人素质的健身房。
-
覌雲看雨
祖德如山重,宗恩似海海。祖宗之功德,子孙岂能忘 。好文,值赞!
-
薇薇
在砸烂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指引下,破四旧的疯狂,对中华文明的根是否有伤害?当再次提起祠堂,对曾经的不堪,是否有反省?只回避不提,就当没发生,这样也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国之本和祠堂有渊源?是否冲突?作者可以给出答案吗?
-
AFP 金融理财师 梁懿豪
河南周口平坟事件,天怒人怨,人神共愤,无耻之徒,无法无天,竟然无人对此负责
-
张令伟 中国旅游报
过去,没有形形色色的行政机关。一个地区可能只要一个县官,一个师爷,几个衙门小吏。就能稳定一方,财税富盈。究其原因,无不仰赖族系宗规。一个祠堂,就是一个族系的精神制高点,族人那个也不敢逾越。最大的惩罚不是杀头,而是逐出族群,永不得不进祠堂。这种家道乡约,维系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普世的价值观!
-
花拂
-
akin
针对此文,给笔者的建议与意见: 第三段,第一句,欠妥。 祠堂,不可比喻成母亲。建议笔者回味一下祠堂的功能和意义,也就不会再用母亲来比喻,具体就不多解释。 最末一段,最后一句,欠妥。 祠堂在,祭如在。祭如在,倍思亲。念亲恩,正德行(您再斟酌)。
-
akin
中华民族,这个永远坚实的根基,不是那么容易摧毁的。总有那么一批批宁可舍命也会将这些"老古董"保存、传承下来……只因为,把根留住。 数据化时代,信息化时代……未来,是否能传承和延续,不得而知。书法,曾经的最基本基础,如今成了艺术和修养。很多人,除了签名像点样,其字就如鸡脚叉,这,不乏是一种传承的严重缺失。 大兴祠堂文化之时,其实可以将家族里的德义之人不妨进行有规划的宣导、交流、学习,除了给孩子们树立榜样之外,更多的是给家族正言、正行、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祠堂,不仅仅只是灵魂的栖息地,更应该是修身、涤心、感恩的宝库。天长日久,宗祠自然又是氏族的藏经阁、思过崖。 祈愿我大中华强盛,祈愿我炎黄子孙兴旺发达!
-
akin
四大文明,还有谁兴? 炎黄子孙,为何经久不散、不败? 甲金隶篆楷草行……字正腔圆——除汉字外,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能千年不朽,万年不衰,且有根可寻、有据可考! 只是,近现代,对这类文化的损伤太大。以至于不少人都黑了心,把堂堂正正的一个人硬是塞钱眼里去了。为人不师表,做人向钱看!……从家庭(家族)教育的缺失到学校教育的扭曲,衍生到社会德义沦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少黑心得畜生不如的家伙会识记?最终如铡驸马般到断头台,才泪眼悔恨!…… 追溯根本,这核心价值观,几乎都在时下兴起的"国学"里。究底家族祖训、谱志,也都几乎囊括这核心价值观在内。其实,究根本,是不少人,真的忘本了,断根了,以至于心都黑透了。那种曾经的敬畏没了,变得张狂无度,肆无忌惮。
编者注:本文转自万氏微信群《家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