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理事们的一封公开信
万幼斌
各位理事好!
本群是中华万氏文化研究联合发展总会理事群,聚集的是我族文化尤其是族谱研究的人才精英,也是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守望者。自启兵秘书长建立此群以来,大家思想活跃,研究深入;交流踊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和谐,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言论和文章,对如何搞好家族文化的研究,编纂好《中华万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和《中华万氏大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看后深受启发,深受感动。在此,衷心感谢大家积极的参与和辛勤的付出。
总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以来,我们一直忙于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尤其是《通谱》和《全书》的体例架构设计,还有几个宗支谱牒的研究和新谱序言的撰写,实在是无暇参与本群的互动和交流,还请大家原谅!不过,每天就寝前我还是浏览了大家交流的信息。近几天来,有几位理事发来信息或打来电话对我讲,希望我要加强本群的建设和指导,尤其是要建章立制,约法三章,搞好规范,进一步营造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平等交流、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和局面,避免因话不投机而伤害感情的言论和行为的发生,从而为我族各网络群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觉得这些建议很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值得引起重视。对此,我想讲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加强我族文化研究尤其是族谱研究,需要聚合群智,众志成城。这是我一贯的观点和做法。用毛主席的话讲:“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如此。”我们寻谱论谱,也应该是这样,只有广泛发动和依靠广大宗亲积极参与,有钱捐钱,有智献智,有力出力,有谱供谱,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方能成城,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和良好的效应;如果单靠个人或几个人去寻谱论谱,那不仅势单力薄,也是难以长久的。因此,我们要紧紧地团结和依靠广大宗亲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通谱》是我族的“圣谱”,是历代先贤和当代族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必须举全族之力,聚全族之智,非一人一地一时之力而为之,还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打好攻坚战,搞好接力赛。自总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这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宗亲自发地给总会寄来宗谱,或提供资料线索,或传来个人研究的成果。这几年来,我们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广大宗亲的认同拥护和热情接待,尤其是得到了总会代表和文化研究会理事们的大力支持。这次到皖鄂研谱,代表们组织当地各宗支捧着宗谱等候我们,场景令人振奋!还使我们感动的是,许多外姓朋友专门为我们发来了有关我族文化研究的文档和书稿。相比之下,毋庸讳言,我族有的宗亲关热情还不够高,等待观望的多,付诸行动的少;评头论足的多,献计献策的少;怀疑指责的多,信任支持的少。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宣传上的短板,也有个人认识上的偏差;既有组织的不到位,也有门户地域之见的障碍。如果长此以往,要想修纂好《通谱》,恐怕是天方夜谭;个人纵有三头六臂,最终亦枉然。所以,建议各位理事大力宣传总会有关精神,带头并组织宗亲们按总会通知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和线索,身体力行地加大相向而行的步伐和深入研究的力度。
第二,各地各支单独修谱、个人自发寻谱研谱的做法,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如前所述,搞好我族文化和族谱的研究,只靠单枪匹马是不行的,需要“打一场人民战争”。但是,在现有的情况和条件下,还需要“多条腿走路”。既要有集团大战,又要有小分队行动;既要走群众路线,又要 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既要大力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又要鼓励个体单兵作业。如果说总会着手修纂《通谱》和《全书》是“统一行动的集团大战”,那么,各省市县和各宗支兴修《大成谱》或《统谱》则是“各自为战的分兵行动”,最终涓涓细流将汇入汪洋大海。前不久,源公宗支为了响应总会的号召,率先倡议编修《源公宗支统谱》,并推举我担任筹委会主任,引起了许多宗亲的关注。有的宗亲对倡议书中的一些新的修谱理念、新的构思设想、新的办法套路,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已知源公的父亲和祖父而以其为始祖?为什么追奉毕万为受姓始祖,有何依据?为什么不上溯源公至毕万的世系,而将其上的历代名流统称为“人文祖先”?修《源公谱》与修《通谱》是个什么关系?等等。这说明了宗亲们的关心,更说明了大家的敏锐性。其实,这些问题已在我多年来的一些讲话或文章中阐述的很清楚。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释疑解惑,我拟专文就这些问题一一作答。现在,许多省市和宗支单独修谱,从理念到行动,从名称到内容,从体例到方法,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各具特色,皆有创新,这为《通谱》将起到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作用。当然,有些省地盲目统宗统支、盲目平衡辈伦,盲目冒接世系,盲目删除老谱内容,盲目简化祖先名字,等等,还是要值得商榷和注意的!另外,我们有许多宗亲以执着的情怀,满腔的热血,辛勤的汗水,“三更灯火五更鸡”,“板凳坐得十年冷”,何尝不是独立作战,个人奋斗,换来了不菲的研究成果!所以,我们对此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总会是个社团组织,不像政府机关“下级服从上级”那样简单容易,更不像部队“命令如山倒”,“以服从为天职”,各种公告和文电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许多事情只能依靠感情的凝聚,互相协商着办。就拿对家族文化有些研究能力的宗亲来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具有专业研究能力的宗亲,他们“术有专攻”,只能注重某支或某位家族名人生平著述的研究,无暇顾及家族文化的“全豹”;一种是有心的年轻人,他们热爱和致力于家族文化的研究,但是往往都在职在位,处于奋斗期,且要养家糊口,难能全身心的投入,只能靠业余时间去钻研;再一种是有情的年长者,这些宗亲一般都参加过本宗支的修谱,熟悉家族文化和宗谱,他们具有极大的热情,但往往老迈年高力不从心;有的想传送资料,却不会操作电脑和上网;有心研究和传承家族文化,但往往又受儿孙的牵绊,且因身体和精力所限,出不来,走不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们当前研究队伍中就缺少既有研究能力、又有奉献精神,还有精力体能投入的人才。现在,有的宗亲愿意全身心的投入,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我们何乐不为呢!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加油,而不是泼凉水,讲风凉话,更不能去怀疑,去指责,挫伤其感情和积极性。当然,我们也要从关心的角度,善意地提醒他们妥善处理好家庭与研谱的关系,切不可因热心家族文化研究而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第三,要坚持到实地,看实谱,察实情,得实况。陆游曾讲:“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告诫我们,做任何学问都需要“躬行”的精神,研究家族文化更应如此。通过多年来数省寻谱研谱,我的感受非常深刻,民间蕴藏着丰富的谱牒资料,只有深入下去接地气,才能掌握真情实况。当然,我们不能否定“送上门来”的东西,更不能否定集体的力量,如果广大宗亲都能积极提供谱料和研究成果,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何苦费“洪荒之力”,千里驱车劳累奔波呢!
当前,有种现象值得注意,有的没有精力或不愿到实地,察实情,而是搞“捷径终南”,坐在家里,呆在网上靠“度娘”,“全选、复制、粘贴”别人的只言片语或研究成果,有的甚至靠软件自动生成,想当然,搞推测,闭门造车。这样得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没有说服力的,更别说经得起历史和子孙的检验。这几年来,我们一方面发动宗亲们广泛提供,另一方面对重点宗谱深入实地拍照,与所在地区宗亲们一起面对面的研究。我们不单是关注某一支系,更多的则是注重全族各宗支,还注意了解和掌握与我族有关的姓氏文化资料,比如,“生姓万,死姓杨”、“生姓万,死姓刘”、“万陈各姓50年”等。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感受颇深,收获甚丰。就以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万全(字全仁,号密斋)这一支为例,过去,我们一直很关注,但未能研读该支全套宗谱,对其身世及其世系源流若明若暗。国家许多正规出版物对万全身世的介绍各异,学者毛德华三赴罗田,五易寒暑,近者亲临检索,远者通函咨询,出版了《万全生平著述考》一书,对万密斋的家世、生平、子女、门徒、交游者进行了考证、疏注,乃至正本清源,辨析了当代学术界有关万密斋记述的错误100多条。这次我们在德红宗亲的帮助下,有幸拍到了他们的全套宗谱,经与明清史料、罗田县志、几处宗谱和墓碑文物等比对研究,发现毛德华的论著也存在一些疑点,该支五修谱世系上接皓公弟弟皎公之后也值得认真研究(限于篇幅,此话题待另文详述)。实践再次告诫我们,研究家族文化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现成的饭可吃,必须要坚持深入实地,察看原谱,了解实情,尔后再结合正史、方志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宗支的宗谱,地上和地下发掘的文物,相互参详,互为印证,方能拿出真知灼见的观点,得出确可信据的结论。
第四,要把本群打造成一个勤于学习、重于研究、和谐交流、展示成果的重要园地。据不完全统计,我族QQ和微信群有上百个,绝大多数群洋溢宗亲情,传递正能量,人气指数高,深受大家青睐。但也有的群人员较杂,素质参差不齐,闲扯乱聊的多;有的言论低俗、出格;有的因话不投机,彼此攻讦;有的闻过则怒,随意踢人;有的意气用事,以退群相挟。等等,不一而举。在此,我提议,我们这个群应该从中学习经验,汲取教训,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走在所有宗亲群的前列。因为大家都是我族文化尤其是谱牒研究的行家,具有一定的道德修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具有一定的胸怀气魄,这就是我们的自信,也是我们必须做得更好的理由之所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根据许多理事的提议,现建立以下群规,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本群宗旨是:广泛收集我族历史文化资料,深入挖掘我族文化遗产,加强我族谱牒研究和交流,为宗亲寻根问祖提供服务,为编纂《通谱》和《全书》献计献策,为弘扬中华万氏优良传统作出贡献。
二、本群人员必须是中华万氏文化研究联合发展总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及顾问,非此之列,谢绝加入或拉入。
三、本群只谈论我族历史文化、名人生平、学术著作,重点是谱牒文化,畅谈学习心得,交流研究成果,与此无关者,请免开尊口。
四、本群实行实名制,以便于彼此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谢绝穿马甲者入内。名片为:“姓名+地名”,如“万幼斌 武汉”。
五、本群提倡多琢磨家族历史文化,不要琢磨人;多交流研究心得,不要拨弄是非;多传递正能量,不要散布负面东西。
六、本群人员必须爱党爱囯爱家族,绝不允许散发有违国家法律法令的言论和帖子,严禁散发商业广告,置入投票请求,打赏红包,传播低俗图文。
七、本群研究交流提倡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如有观点分歧,可商榷,但绝不允许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暴粗口,伤害感情,侮辱人格;同时,不宜闹意气轻易退群。
八、群规甫立,虽有待完善,但必须严格遵守。群管要认真履职尽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想法,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2016年12月28日
编者注:本公开信是中华万氏联合发展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幼斌宗亲在微信《中华萬氏文化理事群》中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