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氏起源  >> 江苏淮安万氏受姓始祖芮伯万(之二)
03日

江苏淮安万氏受姓始祖芮伯万(之二)

编辑:孝感万氏 时间:2021年06月03日 围观者: 1,466 人

            江苏淮安万氏受姓始祖芮伯万(之二)
                                                   迁淮21世孙 万福凯
目录:
一、万氏始源
(一)、黄帝尊为华夏人文始祖
(二)、周武王始封姬姓芮国,其国君称“芮伯”
(三)、芮伯万为春秋时芮国国君,后裔以其字为万姓
二、芮伯万和芮国考
(一)、殷商芮国地望考辨
(二)、西周时期芮国地望考辨
(三)、 春秋芮国地望考辨
(四)、芮国迁徙的过程
(五)、春秋早期的芮伯万和芮国
三、芮伯万和两周墓地考
(一)、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
(二)、陕西澄城刘家洼春秋墓地

       提要:芮伯万是万氏受姓始祖之一,是春秋早期芮国国君,他可能是在韩城被逐,并迎于韩城,又纳于韩城,最后葬于韩城。芮国有殷商姜姓芮国和周朝姬姓芮国,殷商姜姓芮国地望在陕西大荔朝邑南,周朝姬姓芮国先后在陕西大荔朝邑南,大荔王城附近,陕西韩城梁带村和澄城刘家洼村。

       芮(ruì瑞音)伯万(生卒不详),姬姓,字万,春秋早期芮国的国君,是中华万氏主要的受姓始祖之一,也是江苏淮安万氏的受姓始祖。

(接之一)
      (三)、 春秋芮国地望考辨
       关于春秋时期芮国的都邑,有考古证据表明芮国先后以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与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为都邑。

      1、春秋芮国韩城说
     《秦本纪·正义》 引《括地志》云::“南芮乡,故城在同州朝邑县南三十里,又有北芮城,皆古芮伯国。”《秦本纪》正义所引《括地志》提到“北芮城”,但《括地志》并未明言在何处。其实“北芮城”应是“大荔之芮”,与“朝邑县南三十里”的“南芮城”相对。陕西韩城一带的芮国,应是“大荔之芮”(北芮国)北迁之后的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的“大荔之戎”,根据考古发现芮伯万的墓地以及母亲芮姜和父亲芮桓公的墓在韩城梁带村,这里应是芮伯万被逐和“秦人纳芮伯万于芮”之地了。《左传》 桓三年云:“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此条下杜注云:“芮国在冯翊临晋县,魏国,河东河北县。”
       2005年以来,考古队对陕西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进行数次发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芮国遗迹。考古发现4座大墓中,M27 的墓主芮公是芮桓公,M26的墓主是芮(仲)姜,M19墓主被推测为 M27 的次夫人,M28 的墓主可能是仲姜和芮桓公的儿子芮伯万。实证了春秋早期的芮国公室的墓地位于韩城梁带村,按照诸多周代墓地在居址附近的特征,梁带村墓地所埋葬者,应该就是此遗址的居民。韩城梁带村应是春秋芮国都城之一。
       2、春秋芮国澄城说
       据2017年陕西澄城刘家洼墓地的考古发现,澄城刘家洼墓地要晚于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其年代可能为春秋早期偏晚至春秋中期早段。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出土了芮公、芮定公、芮太子白等铭文铜器,所有铭文均与芮国相关,未发现其他国别的材料。据此判断刘家洼遗址应是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处都邑性遗址。考古发现:M1墓主应是一位芮国国君。M2推测墓主为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位国君。M3墓发现两件芮公铭文铜鼎,其铭文为“芮公作□宫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享。”该墓规模仅次于M1、M2两座中字形大墓,未见任何兵器,且该墓距M2仅4米,故推测M3的墓主有可能是女性,或为M2墓主芮公的夫人。遗址有最高等级的芮国国君和夫人墓葬及中小贵族墓地,可见刘家洼遗址应为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芮国应是从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的芮邑迁到了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的芮邑。
       综上所述,春秋早期芮国都邑在山西韩城梁带村遗址,春秋早期偏晚阶段芮国都邑在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周朝芮国始受封于陕西“朝邑县南三十里”(南芮城),后迁至大荔之芮(北芮城),到春秋早期芮国受戎狄侵犯北迁至韩城,春秋早期偏晚阶段由于秦国的介入,芮国迁移至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

       3、大荔之芮与王城之芮之辨
       正义引《括地志》云:“同州东三十里朝邑县东三十里故王城。大荔近王城邑。” 大荔之地在洛水与渭水交界之芮的北面,所以此芮又被称为“北芮城”,朝邑之南三十里的芮为“南芮城”,原是殷商姜姓芮国故土,后被周封为姬姓芮国。大荔在两周之交被称为王城,这个“王城”又称为“京”。晋武公元年的公元前706年“芮人乘京”之“京”就是大荔“王城”,“大荔之芮”又称“王城之芮”。《水经注》卷四《河水注》引古本汲冢《竹书纪年》曰:“晋武公元年(前706年),尚一军。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匪直(只)大荔故芮也,此亦有焉。”“芮人乘京”的“乘”是侵犯、侵凌之义。“芮人乘”的“京”就是地在大荔的“王城”,因为只有周王之城才可称“京”。芮国可能还逐渐占有了更广的地域,包括韩城梁带村。根据陕西韩城梁带村考古发现的芮国之地,是王城之郊芮国,可能是芮伯万被逐之地,后又被秦人纳之并控制的韩城之芮,再之后就迁到了澄城刘家洼。而围绕芮伯万发生的事件主要是在韩城梁带村。由于前716年芮国夺取了大荔王城“京”地,周王自然怀恨在心,必然要引起周王的复仇行动。所以在8年后的前708年,周桓王趁芮伯万被其母驱赶到魏国之际,联合虢国的军队把魏围住,把芮伯万捉拿到东都洛邑。
      《左传》桓公四年记载:“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而《水经注》卷四《河水注》引古本《竹书纪年》云“(晋武公)八年(前708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九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是戎人迎芮伯万于郊(王城附近)之意。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二九认为应是王师、虢师,而不是王师、秦师。但是到了第二年周王又把芮伯万给放了,被戎人接走。关于这个事件,《水经注》有连贯的记载。《水经注》卷四《河水注》记载“……河水自河北城南,东迁芮城。二城之中,有段干木冢。干木,乃晋之贤人也,魏文侯过其门,式其庐,所谓德尊万古,其越来今矣。汲冢《竹书纪年》曰:‘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匪直(只)大荔故戎也,此亦有焉。而《纪年》又云:‘晋武公七年,芮伯万之母芮姜逐万,万出奔魏。八年(前708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九年(前707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或作郏)。’斯城亦或芮伯之故画也。” 根据在韩城梁带村出土大量的芮国青铜器及其其他的器物,芮伯万应是到戎人之地去了,可以确定是在韩城梁带村一带。


     (四)、芮国迁徙的过程
       西周时期芮国都邑,首迁在陕西大荔县东南(南芮国)。应当是由于周室的分封。芮国的始封,应在武王之世。《路史·国名纪己》引《六韬》 佚文曰:“文王质虞芮之讼,暨师武伐纣,乃收虞师、芮师。”可知在文王时期,虞、芮两国的军队仍有自主性,至武王时,虞芮两国的军队才完全从属于周王朝。雷学淇认为武王收编虞芮之师之后,“更封芮于河外。”河外指的是黄河以西的陕西大荔。《书序》 中“巢伯来朝, 芮伯作《旅巢命》。” 孔疏曰:“武王克商,慕义来朝,王之卿大夫有芮伯者。”武王时作《旅巢命》的芮伯是已知最早在西周政府中任职的芮伯,因此推断芮伯被封为畿内诸侯是在武王时,芮国始封于陕西大荔也应是在武王时期。第二次迁徒是从南芮国迁到大荔之芮,也叫王城之芮,叫北芮国。可能是由于“芮人乘京”而迁。第三次迁徙,是春秋早期芮国由陕西大荔(北芮国)迁往陕西韩城都邑,可能是由于戎人的侵犯。再后来就是《左传》 桓公三年(公元前 709 年)记载“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芮伯万被逐后“戎人逆芮伯万于郊”(前703年)。《左传》 闵公二年(公元前 660 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杜预注曰“渭水出陇西,东入河水之隈曲曰汭。”大荔之芮在朝邑南 30 里,与渭水东入河水不远。闵公二年,虢公能在此地战胜犬戎,说明犬戎曾在大荔附近活动。尽管闵公二年已经到了春秋中期较早阶段,但犬戎能够骚扰此地的时间应当要比春秋中期更早一些。
第四次迁徙,是春秋早期偏晚阶段,由陕西韩城梁带村一带迁往陕西澄城刘家洼一带。可能是由于秦人控制了芮国。

     (五)、春秋早期的芮伯万和芮国。
       春秋早期芮国国君是芮伯万,也称姬万。《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早期芮国的一起长达八年的影响重大的政治动乱事件。
     《左传•桓公•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意思是: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嫌恶芮伯的宠姬太多,因此把他赶走,让他住到黄河东面的姬姓魏城。“芮更立君”,芮伯万则投奔到黄河东面同为姬姓的魏国(今山西省芮城)的郑村,《左传》疏引《世本》:“芮、魏皆姬姓。”从此便留下了芮伯城、芮伯庙、六军庙等遗址。据《读史方舆纪要》(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记载,山西省芮城县东北七里有河北城,也称魏城,故魏国城也,芮城县西三十里郑村有芮伯城。
       发生于桓公三年(前709年)的“逐君”是一起政治事件,这件事情与《春秋》中记载的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如出一辄,不同的是,芮国的国君芮伯万失败了,“出居于魏”了,“芮更立君”了。
       杜注:“三年(公元前709年),芮伯出居魏,芮更立君。
     《左传桓公》四年(公元前708年):“秋,秦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秦为芮所败,故以芮伯归,将欲纳之。
    《水经注•河水》引古本《竹书纪年》:“晋武公八年(公元前708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 这是说次年,即桓四年(前708年)秋,秦国便与芮国“芮更立君”的新政权发生了战争,只是因为小视了这个小国而战败。同年的冬天,周王朝、秦国、虢国三股势力包围了芮伯万出奔所居的魏国(今山西芮城)。并从魏国把芮伯万掳掠回东周的京城洛邑。 
     《竹书纪年》:“(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说明芮伯万还得到了戎人的支持。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晋纪》:“[一三](《纪年》又云):(晋武公)九年(公元前707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郏。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
     《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九年(前707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路史•国名纪》引‘郊’作‘郏’。”
       公元前707年,芮伯万被支持自己的戎人接到了王城。大荔在两周之交被称为王城,这个“王城”又称为“京”。《水经注•河水》引《竹书纪年》记载,晋武公元年(前716年)“芮人乘京”,“芮人乘京”的“芮伯”就是芮伯万。芮伯万被逐走前的七年,芮国曾对“京”地发动过进攻。这才有了“(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
     《史记•晋世家》:“晋小子之四年(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可见讨伐曲沃的这些政治力量是受到周桓王命令和支持的,也就是说周王室支持翼地的晋政权,反对曲沃政权。
     《桓公九年》(前703年)有“秋,虢仲、芮伯、梁伯、荀候、贾伯伐曲沃”的记载。这个芮伯也应是芮伯万。这时的芮国政权应回到了芮伯万手中。
     《左传•桓公》十年(公元前702年):“秋,秦人纳芮伯万于芮。”经过 6 年之后 ,秦国又将芮伯万送回韩城芮国,扶植芮伯万在今天的韩城梁带村重建了一个依附秦国的芮国。
       桓公三年(前709年)的“逐君”事件,秦国第一个干涉,并一直参与正位运动,最终也由秦“纳芮伯万于芮”(前702年)。秦国的“饮马于河”战略是通过这一事件,深入渗透到芮国并使之依附。
     《史记•秦本纪》有关于春秋中期芮国与梁国共同活动的历史记载:“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梁伯、芮伯来朝。”“ (秦)成公元年(前663年),梁伯、芮伯来朝”。这时芮国可能已从韩城梁带村迁徒到陕西澄城刘家洼村。这里说的芮伯也可能不是芮伯万。
       据上引《秦本纪》的记述,可见春秋中期秦德公元年到秦成公元年,梁国梁伯和芮国芮伯皆前往秦国朝见,表示臣服。表明在春秋中期秦德公到秦穆公时,芮国和梁国居地已相当地接近,才一起去朝见秦国国君。
     《史记•秦本纪》:“(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秦灭梁、芮。”史记正义:梁﹑芮国皆在同州(大荔)。秦得其地,故灭二国之君。时为鲁僖公十九年。秦穆公即位后,秦晋争霸的序幕拉开,为了更好地施展,秦国于穆公“二十年(前641年),灭梁、芮。”芮国的命运如同其它诸多依附国一样,最后被所依附者消灭。姬姓芮国从武王伐商之后建邦到灭亡一共存在了四百年左右。另有《路史》记录了秦穆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灭芮国的说法。
       芮国灭亡后的王族后裔子孙,有以先祖芮伯万的字“万”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万氏正宗。芮伯万也是我们江苏淮安万氏的受姓始祖。江苏省淮安市《万氏宗谱》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首修万英序明确记载:“英始祖芮伯公,以王父字姓万氏”。
       三、芮伯万和两周墓地考

       根据陕西韩城梁带村和澄城刘家洼村考古发现,芮伯万的父亲芮桓公和母亲芮姜(仲姜)的墓地,确定在今陕西韩城市梁带村,那么芮伯万被逐之地可能韩城之芮,万氏先祖芮伯万的墓地也可能在韩城梁带村,这一考古发现填补了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空白。另据最新考古发现,芮国后期又从韩城梁带村迁徒到陕西澄城刘家洼村。芮伯万的墓地也就有可能在陕西澄城县刘家洼村,尚不能确定,需待更多的考古发现。 

      2005年在韩城市梁带村,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芮国遗迹,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7年在澄城县刘家洼,发现了另一处芮国都邑遗址,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一)、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 
       梁带村墓地于西周中晚期之际开始形成,经历了西周 晚期,春秋早期两个较大的时间范围 。
       梁带村墓地一共发现了7座带墓道的大型墓,在这些大墓周围还分布着众多中小型平民墓葬。在7座大墓中,只有M27是唯一的双墓道大墓,级别最高。从出土的代表国君身份的七鼎六簋、成套乐器以及48件金器和兵器来看,墓主应该是一代国君。而簋上的铭文“芮公作为旅簋”则直接告诉了人们墓主确实是芮公。M27的芮公到底指的是哪一代芮公呢?这个问题在M26墓中得到了解答。出土于M26中的青铜鼎上的铭文“仲姜作为桓公尊鼎”表明了M27的墓主是芮桓公的同时,也解答了位于M27旁的M26和M19是芮桓公两位夫人的墓葬。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来看,M26的级别在M19之上,这两座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成组成套,非常令人瞩目,而M26的墓主,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仲姜,其墓葬中出土的组玉配饰更是陕西境内目前发现等级最高的。
       除了芮桓公墓葬、仲姜墓葬和芮公第二位夫人的墓葬,梁带村的大型墓葬还有一座非常显眼,即位于芮公墓东南约27米处的M28。参考其他出土的器物可以断定M28是芮国的又一代国君的墓葬,但年代明显晚于芮桓公墓,所以有学者认为,M28应该为芮桓公与仲姜的儿子——芮伯万的墓葬。
       根据发掘现在已经肯定梁带村 M26 墓,是一代芮公的夫人——仲姜之墓葬 ,芮伯万为其时的芮国之君,其母出自姜姓,而称为芮姜,考古资料表明同一时间段内,芮国确有一位来自姜姓国族的芮公夫人,就是梁带村 M26 的墓主,称为仲姜。仲姜为其夫芮桓公作祭器表明芮公已去世,执政的应是其儿子。在国别、时间、人物姓氏和关系等条件均较吻合的情况下,认为芮伯万之母芮姜,与M26 的墓主仲姜应为同一人 。 按照周代妇女称谓的习惯,仲姜作为芮国的夫人,当然也可称芮姜。那么,史书所记的芮伯万就是仲姜的儿子,芮桓公的继位者。因为仲姜厌恶已为国君的儿子宠幸的人太多,就将其驱逐出境,可知其人必为一位刚强果敢的女性。仲姜不仅处理内政果断,而且抵御外敌有术,是一位颇有韬略的女政治家。
       通过 M26 的铜器所铸的“ 仲姜”等铭文、有关墓葬的年代、人物身份等分析,《左传》等文献记录的芮姜就是 M26的墓主仲姜,M28 的墓主则是芮姜的儿子芮伯万。“ 中” 字形墓 M27 是梁带村墓地已知的最大墓,铜器铭文表明其为一代芮公(芮桓公),出土文物数量极多 ,考古发掘简报认为“ M27 的年代最有可能在春秋早期”。 M26 墓为“ 甲” 字形墓 , 随葬品数量也较多,品级很高,以玉器丰富见长,未出武器,墓主应是女性,葬于 M27 的右下侧,应是其夫人。墓内铜器多铸有“ 仲姜作为桓公尊”鼎 、簋 、壶等的铭文,可知墓主为仲姜,是铸器者,但所作诸器并非为了自用,而是为其夫桓公所作的祭器,故称尊鼎 、尊簋 、尊壶等 , 可见 M27 应称为芮桓公墓 。 
       M19墓也是“ 甲”字形墓 ,在仲姜墓之西,亦未出土兵器 , 随葬品明 显少于桓公和仲姜墓,但应属于一组墓葬 ,被推测为 M27 的次夫人。梁带村墓地布局表明南区的桓公墓 M27 、仲姜墓M26 和桓公次夫人墓M19 为一组,2007 年发掘的“ 甲”字形大墓 M28 在其东南约 30 米处,有独立的车马坑应自为一组。
       在梁带村墓地发掘过的大墓中 , M28 的时代最晚,年代为春秋早期的晚段。M28 出土的随葬品丰富,虽未发现文字资料,但随葬品却是除了桓公墓 M27 以外配置最高的大墓 ,其也可能是一代芮公的墓葬,为 M27 的儿子辈 。现已清楚 M27 的墓主芮公是芮桓公, M26的墓主是仲姜,也就是文献记载的芮姜,芮姜的儿子芮伯万,当也就是仲姜和芮桓公的儿子。那么,M28 的墓主就是芮伯万。M28 的随葬品丰富,青铜礼、乐器等配置显示作为 一代芮君的应无疑义。但在这样的一座大型墓葬内,墓主身上居然没有佩戴任何玉器,在周代,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讲究的。 但 M28 的墓主作为国君级别的人物,在埋葬时不佩以珠玉,其必有特别的缘故。芮伯万自公元前 709 年被母逐出,至前702 年秦人纳还,前后 8 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应是备尝艰辛,即使本有佩饰之物 ,在长期奔波中必将散失殆尽。归国之后,自省其身,不尚修饰,汲取教训。在去世时除了显示国君身份的礼、乐器具、车马武备外,珍宝饰物一件未置。从这一方面来讲,M28 的特殊葬制也与芮伯万适合。
       出土的实物证明,梁带村的确是芮国墓群,但梁带村能出现芮国墓葬群却是考古工作者从未想到的,因为根据《史记·晋世家》注释,人们认为春秋早期的韩城是梁国所在,而芮国的国都在韩城以南大约100公里的大荔县。如果芮国国都是在陕西大荔,那么韩城又怎么会出现芮国墓葬遗址?韩城梁带村所发现的芮国墓葬群证明了,芮国的国都很有可能是从陕西大荔迁移至此,因为古代礼仪制度规定,墓葬区一般就在城池附近,所以芮国国都的遗址距离墓葬区不会太远。
       考古发现,M27、 M26 墓属于春秋早期前段, M28、 M19墓属于春秋早期后段,这些带铭铜器的出现,实证了春秋早期的芮国公室的墓地位于韩城梁带村。墓地以东及梁带村东北的黄河西岸台塬上,现存有范围较大的周代遗址,所采集的陶器,时代主要为两周之际,与墓地的时代比较吻合。按照诸多周代墓地在居址附近的特征,梁带村墓地所埋葬者,应该就是此遗址的居民。韩城梁带村应是春秋芮国都城之一。

     (二)、陕西澄城刘家洼春秋墓地
       2017年陕西澄城刘家洼墓地的考古判断,澄城刘家洼墓地要晚于梁带村芮国墓地。其年代可能为春秋早期偏晚至春秋中期早段。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出土了芮公、芮定公、芮太子白等铭文铜器,目前所有铭文均与芮国相关,未发现其他国别的材料。据此判断刘家洼遗址应是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处都邑性遗址。M1墓由于被盗严重,虽未出铭文铜器,但依据墓葬规模、出土随葬品及大量兵器判断,墓主应是一位芮国国君。M2墓发现有芮公铜器,结合墓葬规模,推测墓主应为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位国君。东Ⅰ 区M3墓发现两件芮公铭文铜鼎,其铭文为“芮公作□宫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享。”该墓规模仅次于M1、M2两座中字形大墓,未见任何兵器,且该墓距M2仅4米,故推测M3的墓主有可能是女性,或为M2墓主芮公的夫人。遗址有最高等级的芮国国君和夫人墓葬及中小贵族墓地,可见刘家洼遗址应为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因在山西梁带村芮国墓地中,M28 以南的芮国墓地不再有带墓道大墓出现。推测应是在 M27 之后 已经没有芮公(伯) 继续葬入梁带村墓地,芮公(伯)既然死后不再葬入梁带村墓地,说明其生前也应离开了这处居邑,芮国应是从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的芮邑迁到了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的芮邑。
       综上,芮伯万最有可能是被逐于韩城,纳于韩城,墓地也在韩城。芮国晚期从韩城梁带村迁往澄城刘家洼村,此时的国君不能确定是芮伯万。
       此文是笔者研谱多年的心得,谬误难免,望不吝赐教。

读史后感:
       司马迁作《史记》 ,是想按照“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的标准,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他因伯夷有让国之义和不食周粟之节,而置其于列传之首,因太伯、仲雍有让国之举,而置于世家之首, “欲遂其志之思”,成其“发愤之所为作”,带有明显的主观取舍倾向。司马迂《史记》 的出现,也是适应了大一统社会的政治需要。其几乎将所有国族的起源最终都系于黄帝,这和现代考古学所证明的中国民旅起源的多元融合论相悖。在肯定司马迁作《史记》的严谨态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他有时会“借书言志” 而不顾史实。

                                                                             江苏迁淮万氏21世孙 万福凯 沐手拜撰
                                                                                2021.5.1定稿于洪泽湖畔宝瀚堂


主要参考资料:
1、韩城芮国考-从梁带村发现谈起 (王 晖 谢伟峰 )
2、芮国史事与考古发现的局部整合(张天恩)
3、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芮国遗址(种建荣)
4、商周芮国地望考辨(何经锋)
5、商周时期芮国地望的变迁(刘雪婷) 
6、陕西韩城梁带村墓地北区2007年发掘简报(孙秉君)
7、陕西韩城市梁带村周墓发掘座谈纪要
8、商周时代的芮国(李竞恒)
9、虞芮国故址小议(贺旭志)
编者注:转帖自《中华萬氏文化研究理事群》江苏淮安万福凯所发贴文链接(原四个链接现合并为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