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氏起源  >> 《鄂州姓氏志》序
10日

《鄂州姓氏志》序

编辑:孝感万氏 时间:2019年10月10日 围观者: 6,762 人

               《鄂州姓氏志》序

                                                               万 幼 斌

      《鄂州姓氏志》即将问世,其主编者是一位潜心研究姓氏文化的青年才俊李幼安先生。我与他素昧平生,近年相识于网络,因研究家族文化志同道合,遂成忘年交好。他聘请我担任该志顾问,余生性厌恶沽激虚名,故于宏观出谋献策,微观亲笔撰写《鄂州万氏》,以示支持和尽责。在该志付梓前夕,他特邀余作序,故不揣浅陋,欣然应允。

       中华文明,浩浩五千载,源远流长。追溯姓氏源流,姓者,源于母系社会,为同一血缘关系人群之重要标记;氏者,源于父系社会,为姓衍生分支,是望族之标志家庭之称号。我国姓氏数量浩繁,举世无双。宋代 《百家姓》收集了442个单姓,61个复姓,共503姓。明代《姓觹》收单姓、复姓3,625个。当今《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到姓氏23,813个。由此可见,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姓氏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色的一株奇葩。

       我的故乡鄂州,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唐尧时为樊国,夏代为鄂都,“鄂”之称其始。西周时楚君熊渠封其中子红为鄂王,称之为鄂邑,曾为楚国国都。秦推行郡县制,改鄂邑为鄂县。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以武而昌”改鄂县为武昌,“武昌”之名源于此,遂有“武昌鱼”而名扬天下。鄂州灵山秀水,胜迹荟萃,百湖之市,鱼米之乡。西山群峰竟峙,挺拔多姿;南湖港湾纵横,水光潋滟;樊川百里如银,玉带萦回;梁子岛四面环水,风光旖旎,素有“蓬莱仙岛”之美称;观音阁雄踞江中,七百余年安如泰山,拥有“万里长江第一阁”之嘉誉。钟灵毓秀,夺天地之造化;仁人志士,谱鄂州之华章;甫往今来,鄂州大地计有180多个姓氏,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俊彦精英,诸如,首筑鄂王古城,锻造青铜器冶之熊红;囊萤映雪,贫学不辍之车胤;以韵文为纲,散文逐释,撰著《竹谱》之戴凯;筑庐于父坟之侧,日夜伴父骨而居之孝子丁鹤年;探疑察微,任无沉冤之廉吏周源;北碑南帖融一炉,千年以来无与比之书法大家张裕钊;都督演戏,伶界伟人之刘艺舟;民主革命新闻家、教育家张肖鹄;部聘教授,逻辑学家汪奠基;辛亥革命临时总指挥吴兆麟;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英勇战士程正瀛;拒绝袁世凯重金诱惑,临危受命代理总司令之万廷献;武林文星,一代宗师万籁声;为辛亥革命献身的第一位烈士彭楚藩;勤于学习,精于军事之原沈阳军区副司令罗友礼中将,等等,不胜弥举。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谱写了不朽篇章。还有为数众多乡宦贤达,他们在不同战线各领风骚,贡献卓著,光耀乡梓,堪为后人学习之典范。

       古往今来,国有正史而兴,地有方志而盛,姓有谱牒而传。《鄂州姓氏志》挖掘保护姓氏史料,开发地方人文资源,凝聚鄂州各族人心,堪称一张靓丽名片。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其一,可寻精神之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离乡背井,浪迹天涯是痛苦之抉择;不忘乡愁,叶落归根系美好之归宿。追本溯源,问祖寻根,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承载着世世代代人文情结和精神寄托。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部姓氏志就是各姓氏的“精神现象学”,从中不仅寻得姓氏之根,宗族之根,血缘之根,尤为重要的是寻得民族之根,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其二,可溯血缘之脉。“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知世系”,名重个性,氏重地域,姓重血脉。姓氏文化,家族世系,说到底既是一个家族发源、生息、繁衍之历史,也是一个民族血脉相续,代代相传,发展壮大之纽带。任何一个家族不仅追求物质的拥有和精神的传承,更多的则注重血脉的延续。瓜瓞绵绵,螽斯振振,既寄予了每个家族永恒的期望,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根本所在。纵观该志,将每个氏族定位于一定的历史坐标上,给后人回溯历史、寻根问祖、知晓血缘提供了无上方便。

       其三,可筑文化之基。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支柱,一部家谱堪称一部教科书,它不仅涉及姓氏之起源、发展和演变,各氏重要人物之家史、族史、民族关系史,家教、家规、家风,各族的习俗、以及文物、文献资料,还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民俗学、人口学、语言学、民族史、文化史、经济史等存在着重叠和交叉关系,既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宗族感召力之功效,亦为学术研究提供其重要价值。余致力于鄂州方言研究三十余载,感受尤深,获益匪浅。纵观鄂州姓氏,土著氏族寥寥无几,大多来自于明清时期江西移民,尤其是元季明初瓦屑(薛)坝之标识。虽徙鄂六百余载,二十余世,然乡音未改,风俗难易,至今深有积淀。譬如,语音上,“鄙”念“痞”,“导”念“套”,“族”念“触”,此等读音源于赣方言,即中古全浊并、定、从、澄、群等声母所领之字,不论平仄皆读送气音。再如,中古见系开口二等字,今j、q、x声母读成g、k、h者有之,沉淀下来的地名读音犹为明显,如“万家新屋”念作“万家(音ga)新屋”,“间壁墙”叫作“间(音gan)墙”,“陷住”读为“陷(音han)住”,“嵌镜框”说成“嵌(音kan)镜框”。风俗上,逝者停尸必枕瓦枕砖,何故?寓意落叶归根,魂归故土瓦屑坝。

       其四,可铸传承之魂。名门望族兴旺发达,就在于一代一代的繁衍和奋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就在于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弘扬。研读该志,各氏当铭记祖德,传承宗风,光大遗范。纵观各氏兴旺之史,应传承和弘扬如下之风,即爱党爱国,敬祖思源、尊宗旺族、矢志不渝之信仰;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不胜不休之精神;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光明磊落、厚德载物之操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敬老慈幼、尊师重教之品性;艰苦奋斗、求真务实、革故鼎新、知行统一之作风;虚怀若谷、淡泊明志、刚正不阿、宠辱不惊之风范;德才兼备、文武双修、博通古今、学贯中西之素质。

       其五,可圆复兴之梦。家族、宗族既是同一姓氏中各个家庭以血缘为纽带组合而成之群体,同时也是社会和国家整体结构的一个链条和环节。诚如《书经.尧典》所云:“克民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其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寒来暑往,鄂州人民以淳朴和善之民风,包容宽厚之品格,生生不息之精神,勇往直前之锐气,开创历史之辉煌。师古开今,立足当下,应秉承光荣传统,牢记历史使命,为推动鄂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贡献。光耀门楣,振兴中华,谱写出无愧于前人、造福于今人、惠及于后人之壮丽诗篇。

      《鄂州姓氏志》尊重历史,注重事实,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初载120余姓,收录本市人物数千名,洋洋80余万字,涵盖每一姓氏之历史渊源、入市时间、分布概况、繁衍详情、迁徙路径、郡望堂号、家乘族谱、丰祠家庙、氏族文化、人物功绩。尤其值得点赞的是,编纂人员甘愿奉献,不记报酬,夙夜不懈,以严谨治学态度,求真务实文风,在全市各氏鼎力支持下,耗时二年,终成鸿篇巨著。此志修之不易,诸君功德无量。在此,对全体编纂成员致以崇高敬意,对此志付之枣梨表示热烈祝贺!

       余携笔从戎四十余载,然心系家国,一日未曾忘怀,尤对桑梓文化情有独钟,今故乡巨变,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倍感骄傲和自豪,衷心祝愿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是为序。

 

                                                                                                               时维2015年10月6日

 

 

(作者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正师职、大校军衔)

武昌鱼雕塑

万里长江第一阁一一观音阁

凤凰广场凤凰台

旅游城市标志一一马踏飞燕

凤凰烟树

鄂州江滩吴王孙权塑像

凤凰广场全貌

洋澜湖鸟瞰

观音阁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