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我族通谱工作的五点要求
万 幼 斌
2012年8月26日,我第二次受邀去江西南昌参加全国万氏宗亲联谊会执委会暨通谱工作会议,根据会议议程,我在会上对全族通谱工作作了部署,尤其是对如何做好通谱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与宗宗们共勉。时光易逝,韶华如驰,转眼已近五周年。此时此刻,我心我情,一如斯时,衷心期盼全族宗亲精诚团结,肝胆相照;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和谐同心,积思广益;无私奉献,竭诚戮力,早日修纂出一部我族盛世通谱。兹应许多宗亲的要求,现将五点要求分别**互动吧,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必须具有尊宗敬祖的信念
信念是精神之本、力量之源、智慧之光、航行之标。要做好通谱工作,必须常怀尊宗敬祖的信念。没有这个信念,我们就会失去原动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常怀尊宗敬祖的信念,必须具备“四心”。
一是敬仰之心。我曾参与宗族四次修谱,每修一次无不对我族悠久历史感到无比的自豪,每修一次无不对我族先祖高尚品质充满着无限的敬仰,每修一次我的灵魂就得到一次洗礼,每修一次我的精神境界就得到一次升华。只要是谱局宗亲有吩咐,我就坚决照办。尽管白天工作繁忙,我坚持加班加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去抓落实。记得写《万氏族歌》时,我连续两个彻夜未眠,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四易其稿。当时有人问我,你怎么这样有激情?我说,这全源自于对祖先的无限敬仰,写不好就愧对列祖列宗!
二是忠诚之心。党员要忠诚党的事业,军人要忠诚国家利益,我们万氏子孙就要忠诚宗族事业,只有做到忠诚,才能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心无杂念、身无杂染地做好通谱工作。
三是积德之心。荀子《劝学篇》讲:“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他是说,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达到高度的智慧。我们常说积善行德,百善孝为先。何为“善”,何为“孝”,朱熹曾言“三十年谱之不修,实为不孝也”。当下通谱就是尽孝,就是积善,就是成德,所以,我们要以尽孝之心、积善之行、成德之愿做好通谱工作。
四是报恩之心。羊有反哺之义,狗有湿草之恩,何况人乎?我们每个万氏后裔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智慧和财富,既来自于党的好政策,来自于个人的艰苦奋斗,更来自于祖宗阴德的庇佑。无本就无木,无源就无水,无有祖宗就无有我们。为了不负祖宗遗愿修好万氏《通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有力出力。
只有常怀上述“四心”,我们的通谱就没有筹措不了的资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
二、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中华万氏通谱》,千秋盛世华章。它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广纳群贤、广聚群智、众志成城。由于个人性格、生活阅历、工作经历、爱好兴趣和文化底蕴的不同,大家相处一起,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然会产生分歧,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来包容理解,协商处理。当前不和谐的音符给我们以深深的警醒。
一是要谦虚谨慎。《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唯有“谦卦”卦卦吉祥。为什么?谦受益满招损。昂头的稻子没成熟,低头的谷子才饱满。所以,在通谱中,我们都要有谦逊的态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切忌唯我独尊,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一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但时刻不忘谦虚谨慎,他晚年讲话行文,遣词造句,严格推敲,一时拿不准的还要询问学生,惟恐发错一个音,用错一个字词。这种谦逊的风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二是要和谐相处。中国的智慧在周易,周易的智慧在和谐。它告诉我们许多和谐中庸的道理,天地和则风调雨顺,家族和则兴旺发达,团队和则事业有成。我们通谱需要和衷共济、和睦相处。一个高明的音乐师就是善于把自然的七个音阶,按高低、长短、缓急、强弱组合起来,才形成优美的旋律;一个高超的烹饪师就是善于将酸甜苦辣咸五味加以调和,才形成美味佳肴。我们通谱需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把正确的意见集中好,不同的意见说服好,错误的意见纠正好,切忌搞“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和谐局面;反之,如果闹不团结、搞窝里斗,你吹你的号,他弹他的调,那不仅统不好谱,甚至通不成谱。
三是要大度包容。为人需要大度,处事需要包容。林则徐有幅自勉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不论是生活相处,还是治学切磋,都需要大度和包容。一个宗族,同根一脉,骨肉亲情,更需要如此。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在“文革”复出后,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境界谅解了一切曾在“文革”期间检举揭发批斗过他的人。他有句名言使我终身难忘:“个人的恩怨我从不计较,理论上的是非必须搞清楚”。我们通谱就要学习孙老这种胸襟,不要再去纠缠个人恩恩怨怨,要同心同德研究家族光荣历史。
三、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先,要明德惟馨,不计得失。人生之品,惟德芳馨。《尚书.君陈》有句名言叫“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人世间只有高尚行为所开发的花朵才是最芬芳的。自古以来唯有德士留芳名,馨洒青史中。我们通谱需要倡导这种高尚的品质,具有不计名利得失的精神。其实,我们宗亲联谊会是个民间社团组织,通谱是个辛苦差事。这里不应有官阶之分,名利之扰,得失之争,只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谁在此患得患失,谁就会心理失衡;谁在此追名逐利,谁就会玷污人格。我们都要引以为戒!
其次,要坚韧不拔,耐得寂寞。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意思是说,从古至今成大事的人,不一定是有超出常人的才华,而是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所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意志坚定,不懈奋斗,同时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范文澜先生有句名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秉承此意,我将自己三十余年部分军旅文艺作品集结成册出版,取名《冷凳热茶》。就是时刻告诫自己和孩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心无旁骛,不懈苦斗,甘于与寂寞相伴,坐得住“冷板凳”。
再次,要能屈能伸,忍辱负重。通谱无异于修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人而异,褒贬不一,有时还可能遭致非议。这就需要我们增强心理素质,能够忍受委屈、屈辱,能够屈尊、屈就。司马迁纂修《史记》时遭受宫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忍受住了人生的奇耻大辱。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草稿还没有完成,恰恰遭遇这场大祸。我恐怕这书不能完成,因此身受重刑也没有怒色。我写完这部书,就把它藏到名山,留给可传的人,使它传遍通都大邑,那么我就可以抵偿以前受到的侮辱,即使碎尸万段又有什么后悔呢!这是多么坚强的心理素质,多么崇高的献身精神!我们修谱绝不会遭遇司马迁这样的屈辱,但难免会受到一些委屈,遇到一些非议,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必须要有这种思想准备和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张“不争之德”,心无私求,能屈能伸,从容大度。
四、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
宋代朱熹曾赞誉我族大冶宗支谱牒:“无虚誉,无冗美,先圣之直道也;无缪附,无伪窃,鄫莒之大防也;无宠富,无遗贱,履载之恩意也。”这既是对他们求真务实修谱的赞赏,也是我们修纂《通谱》的基本遵循。
所谓无虚誉,无冗美,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虚美先人,不溢美祖宗。欧谱体例“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惟书生男不书生女,书善不书恶”;苏谱体例“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欧苏谱例这些历史的局限性,不能不说对后世修谱虚誉、冗美祖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为祖先封官加爵,有的为祖先颂虚功假德,有的为祖先娶妾生子,有的为祖先添兄加弟,凡此种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种弄虚作假的陋习,我们必须坚决杜绝。我们要坚持以德修谱、以孝修谱、以诚修谱、以实修谱。对于祖先的天恩海德,凡是史书记载的,我们要大书特书;凡是史书有褒有贬的,我们要抑恶扬善;凡是史书遗漏的,我们要求实增补;凡是史实无有的,我们要禁止杜撰。
所谓无缪附,无伪窃,就是坚持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攀附华腴。清代谱牒家章学诚曾对宗谱“依托附会”之疾痛陈直批:“虽领于史官,而周谱中遭放佚,上失渊源,士大夫以门第相衿,遂多依附托会,至于私售官谱,贿赂公行,有谱之弊,转不如无谱也。”他还指出“私门牒谱,往往附会名贤,侈陈德业,其实则诬……往往子孙不志高曾名字,间有所录,荒略难稽,其实则诬。” 章学诚所例举的这些弄虚作假现象值得我们警惕!我们要禁止随意上托、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发生,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谱以最早为断,祖以知者为准;知者续之,不知者宁缺勿乱;不强其所不知,不略其所已知。切实做到真实不诬,信而有征。
所谓无宠富,无遗贱,就是要坚持公平公正,不偏袒富贵,不歧视贫贱。为了避免类似问题,我们《通谱》“凡列”做了明确规定,比如,本谱统修的宗支一律平等,不论区域,不论房派,排列次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为序,其内部世系不变、昭穆有序。再比如,凡本族后裔,不论男女,不论贫富,不论行业,无论婚生、非婚生,均可入谱。还比如,悉遵国策,男女平等皆入谱;同宗男女通婚符合《婚姻法》规定的、万姓男子到异姓女方落户未改姓的、异姓男子入赘并改为万姓的均可列入;女同子,婿随女统一排行,平等相列;媳婿直书姓名;考虑独生子女,世系载至女并记其配偶及其子女,以明确血脉流转;对无子而有女的家庭,可依其意愿以女儿承传世系。只有这样平等相待、公正排列,我们才能修出一部真实的谱,一部科学的谱,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谱,一部上不愧对列祖列宗、下不误导子孙后代的谱。
五、必须具有博古通今的才识
谱牒文化博大精深,我曾在我族谱序中写道:“躬身拜读吾族宗谱,无论是各庄老谱修纂序传,还是大成宗谱新编诸文,使人豁然开朗、为之一振,具有清风扑面、耳目一新之感,恰似久旱甘露,润物无声;又如陈年老窖,浓烈醇香;还似黄钟大吕,大音希声。篇篇上乘,字字珠玑;言之凿凿,确可信据。余感慨万端,浮想联翩,倍觉吾族历届修谱群贤,德高望重,睿智博学。”由此我感到,通谱不仅要以德为先,还需要具备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才识,不然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当前,我们应该注重学习、掌握和具备三项本领。
一是谱牒的专业知识。由于几次参与修谱,我非常留心有关谱牒的专业丛书。在这里,我向各位宗亲推荐几本:王鹤鸣的《中国家谱通论》,上海图书馆选编的《中国家谱论丛》,中华大族谱协会编发的《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文集》,还有宗韵所著的《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以1595篇谱牒序跋所涉家族为案例》等。这些书只是冰山一角,但它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家谱的起源、种类、沿革、体例和价值,了解当前国内外统谱最新动态、前沿学术研究,学习谱牒文化和家族文化研究的科学方法,借鉴兄弟姓氏统谱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方法是搞好统谱和家族文化研究的金钥匙。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首先,要学会筛选资料。要在广泛、深入、重点**各分支宗谱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我族受姓发源、迁徙流布、名门望族、历代谱牒序跋以及编修体例和方法等重点问题加以研究,从中揭示出我族兴旺发达的轨迹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其次,要运用纵论横述。纵,即是对我族历代谱牒的起源、发展、兴盛、普及等加以论证;横,即是对各宗支谱牒的体例、序跋、颂赞传记、世系根图、迁徙流布、宗法族规等予以论述,从中揭示出我族文化认祖和血缘万派归宗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规律。再次,要紧扣特定历史背景。我们要尊重历代谱牒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和宗教信仰的特定历史环境,不能以现代的社会背景、思想意识和是非观念去加以评判和论述。第四,要加强综合研究。要运用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民俗学、语言学、遗传学等综合研究方法,多学科、多角度、多视野去考察和论述我族历史和文化。只有掌握好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才更加科学、更加准确、更加丰满。
三是扎实的文学素养。我们《通谱》“凡例”在行文规范上,提倡采用现代汉语白话文,规范的简化汉字,力求简洁精要。我族历代谱牒多为文言文,且这些文字精炼,韵律和谐,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凡例”还规定:“凡收录国史、方志、旧谱资料的文言文,一仍其旧,但皆断句,必要时加以注释,以便解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要学习和掌握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对译,诗词歌赋的格律,语言文字表述的能力,力求避免句读误断、译文错译、文理不通,辞不达意,牵强附会,漏洞百出。为了确保《通谱》质量,我建议应聘请有关谱牒、语言、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给予指导并把关。
编者注:文章通过《萬氏文化研究发展群》转自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