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云人物  >> 万幼斌简介
28日

万幼斌简介

编辑:孝感万氏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围观者: 6,471 人

                                               万 幼 斌 简 介

                                              万幼斌1
       万幼斌,男,汉族,湖北省鄂州市人。1957年2月出生,1976年12月入伍,198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学历。先后在团、旅、师、军及大军区机关工作,历任炮兵31团政治处书记、组织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沈阳军区政治部政工研究室研究员,舟桥第32旅干部科科长,湖北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宣传保卫处处长,宜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黄冈军分区政治委员。现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大校军衔。先后被广州军区评为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和廉洁干部,二次荣立三等功。
       自幼嗜书,乐此不疲。从戎三十八载,笔耕不辍,曾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性语言学术研讨会,先后在军内外各类报刊、学术杂志发表政治工作研究文章、经验材料、语言文字、戏曲研究、摄影作品800余篇(幅),300余万字,其中有200余篇被收入各类书籍,60余篇被总部和大军区评为优质稿。
       他是语言文字学学者,治学严谨求实,学术成果颇丰。语言学方面主要论文有《不要再责难这类句子》、《鄂州方言儿化》、《鄂州方言析异》、《地方戏曲语音改革的原则》、《成都方言与鄂州方言“道……不……”结构之比较》。论著有《鄂州方言志》、《字音会集研究》、《梵寺惟心——万幼斌摄影作品集》、《冷登热茶——万幼斌军旅文学作品集》。他是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湖北省语言学会会员,湖北省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1990年经全军推荐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其事迹收录于《中国自学人才荟萃》。

万幼斌2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万幼斌听取工作汇报。

 

附万幼斌给仲华、启兵、信江及群中各位宗亲的一封信
仲华、启兵、信江及群中各位宗亲好!
       2013年10月16日,对于我们湖北鄂州锦堂公一脉子孙而言,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承蒙启兵宗亲之助,我先后与信江和仲华二位宗亲取得了联系,终于寻找到了我们的血缘始祖源公,我们一世祖锦堂公实属源公次子可稠公一脉。枝长有根,人寻有祖,谱续有源,多年来魂牵梦绕我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我不禁万分兴奋,彻夜未寐,奔走相告,知者无不欢欣,我想一旦广而告之,全族定必沸腾。
       我自1988年参与本宗修谱以来,始知祖籍系江西吉安府龙泉县瓦薛坝(瓦屑坝)。据谱载,我的一世祖锦堂公与其父辉根公“买巨舟一支带小舟一叶,渡鄱阳,出湖口,沿江直上至蕲邑黄土坡而居处焉。乃不数载,卜地不吉家不兴,迁至武昌洪一里,后分迁大冶,筑堂构建学馆,延请名师,为武、冶百世不迁之宗也。”近三十年来,我及宗亲们都怀有一个心愿,一定要溯源问祖,追远寻根,找到我们的祖籍故地,上联谱头,以告慰列祖列宗。2012年5月20日,我首次去南昌总部召开联谊会,在金莲和芳珍宗亲的陪同下,我踏上了赴吉安的寻根之路。沿途千山万壑、纵横起伏,怎么也看不出谱牒所记载的祖籍情景。我们先后到遂川和万安两县公安局查询,深入到山区和平原几户宗亲家探访,查阅了大量户籍史料和宗谱资料,就是没有寻找到祖籍,对接上谱头。三天辛劳,无果而返,令人怅怀,好不遗憾。8月26日,根据“瓦薛坝(瓦屑坝)”的地名,在时祥宗亲的陪同下,我又赴都昌县及鄱阳湖一带去寻找,结果还是没有线索。“漫漫寻根路,悠悠赤子情。愚公移山志,子子又孙孙。今俗蕴故习,时语存乡音。始祖托梦我,游子早归根。”这就是我对两次寻祖未遂所写下的真实感受,并发出余生及子子孙孙寻根不辍的感慨。
       自加入源公后裔万氏QQ群,我是怀着平等、学习和讨教的态度与大家一起聊家谱、话家常的。连日来,我拜读了仲华和信江提供的谱牒资料,收看了各位宗亲的对话,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深感你们思想活跃,观念新颖;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联络广泛,人气旺盛;昭穆有序,和谐圆融;收集细致,研究深入,为源公一脉乃至全国万氏文化研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你们这种尊宗敬祖的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海纳百川的胸襟、求真务实的作风、学贯中西的才识,值得我和其他宗亲们学习。你们关于万氏受姓于谁,是始于芮伯万,还是毕万的讨论很有意义,据我所知,有关史料和我族各宗支谱牒记载不一,有的说出自芮伯万,有的认同毕万,论其出生年代,芮伯万实早于毕万;许多史料还认为,芮伯万的后裔在北方,毕万的后裔在南方;不过,据我所见的谱牒资料,绝大多数称其为毕万后裔(我支谱牒亦如此);有的甚至还认为,这是因为芮伯万宠姬甚多,被母驱逐,史载名声不好,而后代修谱多以毕万为受姓始祖。时至今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我个人认为:一是 要尊重历史。不论芮伯万还是毕万,不论历史记载名声好否,他们都是我们万氏的受姓始祖,这是不能否定的,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至于谁应该是芮伯万之后,谁应该是毕万之裔,我认为没有必要去争论,更不需要去分出个高下文野。二是 尊重各宗支谱牒史料。老谱记载受姓始祖是谁就是谁,祖宗遗训我们不宜妄改,何况我们手头无有确凿的史料来证实,因此,更不可强求统一。三是 尊重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有史料记载且考证准确无误的,我们悉数采纳;对于有争论而尚无定论的,我们录此存疑,留给我们的子孙去研究,相信他(她)们的智慧一定会超越我们;对于一些信口开河或主观臆断的东西,我们切不可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误导子孙。四是 尊重我国谱牒发展史实。从现有的谱牒资料看,有的世系吊图从自身开始一直追溯到了三皇五帝,似乎非常完备,确可信据。诚如你们所讲,许多宗支认为自己是万章、万修的血缘后裔。这是否真实,我们姑且不论;不过,这种以名门望族为荣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坚持以实事求是。纵观我国家谱牒的起源史,仅就起源时间而论,古今学者有“宋代起源说、汉代起源说、周代起源说、殷周起源说、夏代起源说、父系氏族起源说、母系氏族起源说”等七种说法。我国的家谱诞生于周代,当时只有世家大族在青铜器上铭刻家族世系。进入汉代,我国谱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官修谱牒,私人家谱也随之迅速增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谱牒发展的兴盛时期,到了唐代则达到了新的高度,不过,这两个时期的谱牒往往限于士大夫和名门望族。到了宋代,我国的谱学处于重要变革和转型期,尤其是欧阳修、苏洵创立了五世图式谱法,私修家谱日益兴盛。至于辽、金、元代,尤其是元代,战争频繁,人民迁徙不定,“故家谱牒存者,十不能一二(《见吴海:<闻过斋集>卷一<潘氏世谱序>》)”。进入明代,我国家谱趋于成熟,体例更加完善,数量大幅上升。清代及民国时期,是我国家谱的高峰时期,家谱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卷帙之浩繁,实属前所未有。由此可见,有的把世系追溯到三皇五帝,恐怕与我国的谱情似有不符。所以,我们还是要尊重中国家谱发展客观事实,大可不必去盲目求全、求高、求大。
       宋代朱熹曾赞誉我族大冶宗支谱牒:“无虚誉,无冗美,先圣之直道也;无缪附,无伪窃,鄫莒之大防也;无宠富,无遗贱,履载之恩意也。”这既是对他们求真务实修谱的赞赏,也是我们现在修谱的基本遵循。我认为,所谓无虚誉,无冗美,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虚美先人,不溢美祖宗。欧谱体例“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惟书生男不书生女,书善不书恶”;苏谱体例“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欧苏谱例这些历史的局限性,不能不说对后世修谱虚誉、冗美祖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为祖先封官加爵,有的为祖先颂虚功假德,有的为祖先娶妾生子,有的为祖先添兄加弟,凡此种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种弄虚作假的陋习,我们必须坚决杜绝。我们要坚持以德修谱、以孝修谱、以诚修谱、以实修谱。对于祖先的天恩海德,凡是史书记载的,我们要大书特书;凡是史书有褒有贬的,我们要抑恶扬善;凡是史书遗漏的,我们要求实增补;凡是史实无有的,我们要禁止杜撰。所谓无缪附,无伪窃,就是坚持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攀附华腴。清代谱牒家章学诚曾对宗谱“依托附会”之疾痛陈直批:“虽领于史官,而周谱中遭放佚,上失渊源,士大夫以门第相衿,遂多依附托会,至于私售官谱,贿赂公行,有谱之弊,转不如无谱也。”他还指出“私门牒谱,往往附会名贤,侈陈德业,其实则诬……往往子孙不志高曾名字,间有所录,荒略难稽,其实则诬。” 章学诚所例举的这些弄虚作假现象值得我们警惕!我们要禁止随意上托、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的现象发生,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谱以最早为断,祖以知者为准;知者续之,不知者宁缺勿乱;不强其所不知,不略其所已知。切实做到真实不诬,信而有征。所谓无宠富,无遗贱,就是要坚持公平公正,不偏袒富贵,不歧视贫贱。为了避免类似问题,我建议各支修谱或将来我们全国万氏统修,各宗支一律平等,不论区域,不论房派,排列次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为序,各宗支内部世系不变、昭穆有序。再比如,凡本族后裔,不论男女,不论贫富,不论行业,无论婚生、非婚生,均可入谱。还比如,悉遵国策,男女平等皆入谱;同宗男女通婚符合《婚姻法》规定的、万姓男子到异姓女方落户未改姓的、异姓男子入赘并改为万姓的均可列入;女同子,婿随女统一排行,平等相列;媳婿直书姓名;考虑独生子女,世系载至女并记其配偶及其子女,以明确血脉流转;对无子而有女的家庭,可依其意愿以女儿承传世系。只有这样平等相待、公正排列,我们才能修出一个真实的谱,一个科学的谱,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谱,一个上不愧对列祖列宗、下不误导子孙后代的万氏宗谱。
       为了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攀附名贵而弄虚作假。我还建议大家在讨论时,可学习借鉴邱氏采取的“文化认祖”和“血缘认祖”的修谱经验。所谓“文化认祖”,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将中国历史上下传衍源流失考,或者上溯与衍传均失的我族名人作为我们共同的文化祖先,一样尊重和祀奉,一样载入各宗支谱牒;所谓“血缘认祖”,就是按照血缘关系溯明血缘始祖及其衍传世系。比如,过去我支没有寻到源公,就以我家宗谱记载的始迁祖锦堂公为血缘一世祖;现在谱已有源,支已有根,源公就是我们的血缘始祖。如果将来发掘出新的资料,源公上溯还有血缘始祖,我们再来形成共识,一道遵从。我觉得,血缘认祖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子孙后代尊宗敬祖的基础和依据。血缘认祖是我们修谱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价值观,也是彰显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更是实事求是修谱的基本方法。由此,在世系根图上可沿袭欧苏谱例,在坚持实事求是上要运用“文化认祖”和“血缘认祖”的科学方法。我看了仲华制作的世系根图和辈伦派系表,非常认真,非常细致,非常严谨,使人看后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这为大家的交流和探讨提供了真实而准确的依据。我想,我们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才能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仅供你们及其他宗亲讨论和研究时参考,如有错误,诚请批评指正。
                                                                                                                           万幼斌
                                                                                                         于2013年10月18日晚23:26

 

编者注:万幼斌简介摘自百度百科,其信摘自百度万谱吧,其对谱牒研究与发展的观点值得推崇:一是要尊重历史,二是尊重各宗支谱牒史料,三是尊重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四是尊重我国谱牒发展史实。